文墨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7第 7 章(第4页)

,她咬咬嘴唇不再说话,却莫名其妙转移了话题:“先时我姥姥还活着时,也是崔家的灶娘哩。”

nbsp;nbsp;nbsp;nbsp;怪不得,原来是移情四姨娘曾做过灶娘,体恤娘俩生活艰难。

nbsp;nbsp;nbsp;nbsp;顾一昭对她笑笑:“豆蔻姐姐若是不嫌弃,得闲来我房里打打牙祭。”

nbsp;nbsp;nbsp;nbsp;“就是,我做灶娘也是一把好手,下回给姑娘烧我的绝活炖猪头!”

四姨娘虽然看不懂人情往来,却听懂了灶娘这句话,黏在银子上的目光转而怜悯看着豆蔻,手却还没忘了捏着银子。

nbsp;nbsp;nbsp;nbsp;“敢情好。”

豆蔻笑着应付两句,再行礼退下时几人之间的氛围便亲近了不少。

nbsp;nbsp;nbsp;nbsp;送走豆蔻,四姨娘便宾退丫鬟们,紧闭门窗,开始数钱。

nbsp;nbsp;nbsp;nbsp;顾一昭也觉得饶有兴趣,

nbsp;nbsp;nbsp;nbsp;她比较熟悉的是“一贯钱”

,贯就是绳的意思。

nbsp;nbsp;nbsp;nbsp;可真穿越到了古代才发现,一贯钱用麻绳串起来一千个铜板,如果单独一串大约有一米五,非常巨大3。

nbsp;nbsp;nbsp;nbsp;民间便在一贯钱之下又使用了吊和串的概念:

nbsp;nbsp;nbsp;nbsp;一吊是500文,俗话里骂人“半吊子”

就是250的意思。

nbsp;nbsp;nbsp;nbsp;“串”

,一串250文,是一贯钱的四分之一,大约有a4纸那么长,也更方便携带4。

nbsp;nbsp;nbsp;nbsp;按照顾一昭用手机衡量一切尺寸的习惯,目测这一串钱大约有两个手机那么长,这么四串一提溜,才算是一贯钱。

nbsp;nbsp;nbsp;nbsp;想想《红楼梦》里也曾提到过一贯等于四串,想必流传到了后世出现偏差,倒让后世误以为一串就是一贯。

2

nbsp;nbsp;nbsp;nbsp;本来四串钱=一贯=一千文=一两银子,可发展到明代通货膨胀,要一千五百个铜板才能兑换一两银子,所以民间才会把“两qu;和“贯”

分开,四姨娘的月钱也就是二两四串钱,而不是三两。

nbsp;nbsp;nbsp;nbsp;四姨娘将十二串钱分给女儿一半,装进了钱匣子做零用。

nbsp;nbsp;nbsp;nbsp;可六个小银锭怎么藏却难煞了她。

nbsp;nbsp;nbsp;nbsp;最后分成了三批装进荷包里,再将三个荷包鬼鬼祟祟放到了带铜锁的梳妆匣里、地上残砖的缺口下、尿壶底下。

nbsp;nbsp;nbsp;nbsp;想一想还不把稳:“小偷拎着梳妆匣走怎么办?横竖也就是一斧头就能劈开锁头。”

,将板凳放到圆桌上,就要上房梁藏荷包。

nbsp;nbsp;nbsp;nbsp;顾一昭:……

nbsp;nbsp;nbsp;nbsp;她赶紧打岔:“娘,先尝尝太太送来的山珍。”

nbsp;nbsp;nbsp;nbsp;四姨娘这才听见自己肚子“咕咕咕”

叫,想起山笋竹荪地衣,大叫:“啊呀,钱果然能充饥。”

c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