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林兰出生的时候,林惊昼六岁,他跟着爸爸去看妹妹。
那时候陈碧莹刚刚生产完,躺在床上阖着眼睛。
林兰躺在襁褓中,眼睛睁开一条缝。
林惊昼没有凑太近,他站在床边好奇地看,刚刚已经有人告诉他,他有了一个妹妹。
有护士过来,林忠明喊住她讲话,表情很严肃,甚至有些吓人。
林惊昼不能完全听懂那些词句的意义,只有一句在脑中盘旋。
“她长得就不正常!”
林惊昼就探头继续看,但婴儿的五官都挤在一块儿,脸像一块不够蓬松的老式面包。
林惊昼看不明白,只觉得这婴儿太小太小,好像马上就要消失。
后来陈碧莹出院,坐月子的时候奶奶过来帮忙照顾。
那段时间林忠明总是不在家,偶尔出现,也总是像个生气的影子。
有一天林惊昼晚上起夜,听到堂屋里有人在讲话,他趴在门口偷听,声音和灯光一起漏到他的脚边。
“妹妹就送走吧。”
那是奶奶的声音。
“不行!
这是我的孩子!”
陈碧莹压着声音,但听起来还是很激动。
奶奶叹气:“这孩子不正常,可能养不大的。
就算养大了,也没法离开家,她没办法靠自己活下去。”
林惊昼的心跳声变得很大,他不懂大人为什么要把妹妹送走。
虽然妹妹哭起来很吵,现在也不会走路和说话,但她就像一只小猫一样瘦弱,林惊昼每次逗她玩的时候,她总是会对着他笑。
他走过她的时候,她又总在盯着他看。
林惊昼继续听着,有什么东西涌上来,让他想要冲出去,把妹妹抱进自己的怀里。
“你想要孩子可以再养一个。”
奶奶说。
陈碧莹咬着牙:“我会养她的,我还有一口气在,我就会养她。”
接下来是一段长久的沉默,奶奶最后说:“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下个月我也回去了。”
林惊昼长舒一口气,他缓缓站直,背后的衣服布料贴住了他的皮肤,带来一阵轻微的瘙痒。
后来陈碧莹应该无数次后悔过这个决定,唐氏儿智力低下,表达能力很差,林兰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汇,又因为发音不标准,听起来像无意义的呓语。
陈碧莹总是因此崩溃,她对着林兰大喊大叫,但很快会被无力感吞噬,因为林兰听不懂,她不明白母亲为什么突然变得狂躁,她只会努力微笑,看着家里的人,认认真真地露出笑容。
后来林惊昼让林忠明留在北京,他怀着愧疚之心飞回重庆,林兰也是这样冲他笑的,好像一切都是完好的,她是很幸福的。
唐氏儿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成长,如何帮助林兰更好地活下去,这是林惊昼创办爱兰康复中心的初衷。
曾经有好几个记者联系过林惊昼,想跟他谈谈爱兰中心的话题,但林惊昼都拒绝了。
他做这件事并不是想获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