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高强度的工作和不规律的生活,导致林惊昼突发性耳聋复发,这一次吃药也不管用,他只能住院挂水。
痊愈时间也长了很多,出院之后一个月,林惊昼的听力才慢慢恢复。
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医生给的建议是他应该暂停工作,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减少外出。
但林惊昼停不下来,一是很多工作都是早就定下来的,二是如果听力损伤不可逆转,那林惊昼会选择在聋之前,写更多的歌,唱更多的歌。
“突发性耳聋,不是字面意思上的耳朵听不见。”
林惊昼摸了摸右耳,突然感到一阵庆幸,“主要症状是耳闷耳鸣,外面的声音进来,仿佛在耳朵里扭曲了一下,然后进入脑子里面,疯狂地回响。”
其实这也不是最大的困扰,长时间的耳鸣,造成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问题。
谁也受不了脑子里跟有辆火车一样,不分昼夜地吵闹。
林惊昼睡不着觉,写不了歌,严重的时候连演出都做不了。
林惊昼变得不那么好相处,与他合作的人说他太过独裁专制,不近人情。
但那时候他真的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他只是想把每一首歌都做到完美。
耳鸣和听不清声音折磨着他,病痛有时候会控制他的情绪,所以有些人说他喜怒无常,脾气很坏。
“你和石星认识的那个音乐节,后来下了很大的雨,我摔了话筒,少唱了一首歌。
很多人说是因为天气,设备淋坏了。
其实不是。”
林惊昼点燃第二根烟,他像个雕塑那样凝固在那里,任由指尖的烟慢慢燃烧下去。
“我除了雨声什么都听不到,唱不了了。”
张裕舒记得那天,有很多人说林惊昼耍大牌,下个雨而已,大家也一直站在雨里听。
一个月后,张裕舒的账户里收到了一笔166块的退款,来自那场音乐节,备注里写着:“抱歉,少了一首歌”
。
林惊昼拿起烟,送到唇边,他的两颊深深地凹陷下去。
这时候,他一点都不像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
张裕舒又想到了那张照片,黑白色的林惊昼,忧郁的表情,破碎的心。
他的喉咙发紧,说:“别抽了。”
林惊昼缓慢地把烟吐出来,他冲着张裕舒笑了笑,然后把烟叼在嘴里,伸手过来,用手腕内侧轻轻碰了下张裕舒的额头。
林惊昼去医院治疗,但没有太大成效,医生建议他佩戴助听器,他的耳朵只会越来越坏。
他没法接受,他说他宁愿做聋子,也不愿意戴着助听器被所有人可怜。
林惊昼暂停了所有工作,他回到重庆,陪妹妹住了一段时间。
期间他也常去爱兰中心帮忙,机构里的孩子多是唐氏儿,林惊昼和他们相处很开心,哪怕他偶尔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那些孩子也毫不在意,总是给林惊昼微笑和拥抱。
林兰快要三十岁了,奶奶在三年前去世,现在林惊昼请了一个保姆照顾她。
他工作忙,一年能见到她的次数很少,每次他要走,林兰就会拉着他问,哥哥,下一次你什么时候回来?
林惊昼会说,他很快就回来。
那一次在重庆,林惊昼想了很多很多。
以前他怕妹妹会因为这个病忘了他,现在他更怕他会死在林兰前面。
他联系了律师,卖掉了很多歌的版权,并且提前立了遗嘱。
林惊昼回到北京,开始闷头写歌,他的耳朵时好时坏,他没法认真创作,那些噪音让他发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