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0章(第2页)

王颂有点惊讶:“居然还有这种事?”

林惊昼开始在手机上搜索,顺便嫌弃:“你居然这么不了解你的大老板。”

王颂耸肩:“我们不过是雇佣关系,我只是听说,张裕舒的后台很硬。”

林惊昼皱起眉,实际上他并不了解张裕舒的家庭,他认识他的时候,只知道他在上海读大学。

张裕舒几乎没有提过他的父母,那时候林惊昼以为是跟他们关系不好。

林惊昼要到恋爱后期才知道,张裕舒学的不是古代建筑也不是电影相关,他学的是西班牙语,出于兴趣做过一段时间字幕组的工作,帮忙翻译了几部小众西语片。

张裕舒是接触互联网比较早的那批人,出于兴趣,他在网络上发布了很多影评。

恰逢那个时间微博兴起,赶上了时代的东风。

他的影评个人风格明显,用词犀利又不失幽默,字字切中要害,读起来十分畅快。

这让他积累了很多粉丝。

也有杂志社跟他约稿,请他写过专栏。

林惊昼以为张裕舒会一直做一个影评人,搞文艺批评。

但他一睁开眼睛,一切都不同。

“你刚刚说的那个访谈节目,叫什么名字?”

王颂问他。

林惊昼在手机上搜索了半天,也没找到,他有点奇怪地嘀咕一句:“怎么找不到了?”

王颂颇有点怀疑地看他:“你不会是记错了吧?”

林惊昼装作尴尬地一笑,把手机倒扣在桌上,装傻:“那时候我确实还小,可能记错人了。”

王颂不太在意,他继续跟林惊昼说工作上的事。

林惊昼却没怎么认真听。

他当然不可能记错,这个节目是张裕舒大学毕业后两年才开始做的,起初只是上传在b站和微博,后来被人发掘,有了投资,内容就更加丰富。

那时候他们已经分手,但林惊昼在辗转各地演出途中,总喜欢拿出来看一会儿。

一开始摄影剪辑提纲全是张裕舒一个人弄的,所以画面很粗糙,但谈的话题都很有趣,张裕舒敢问,嘉宾也很敢说。

后来有了投资,也有了团队,节目就变得更加精致,名气打出去之后,也有不少明星愿意参与。

大家发现,被这个牙尖嘴利的主持人内涵几句,还能起到洗白的好效果。

但是这个节目现在不存在了。

就像是林惊昼的一场幻想一样。

互联网原来真的没有记忆,只要全平台删除,就没人会记得。

和王颂告别后,林惊昼一个人走出去,北京漫长的冬天已经来临,风刮在脸上像一把冰凉的刀。

林惊昼胡乱想着,总不能是因为张裕舒出身豪门,所以他家里一心想让他继承家业,所以不让他再做那个节目吧。

满地落叶中混杂着银杏果的臭味,林惊昼缩了缩脖子,给张裕舒发语音。

“在、干、嘛?”

林惊昼一字一顿地问。

张裕舒回了个电话过来,林惊昼手忙脚乱接了,站在路边用脚尖捻落叶。

“干嘛?这么想我?”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