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苏克萨哈、鳌拜二人不允,即行商量启奏太皇太后。
’”
①由此可知,“我们朋友之女”
其实是由遏必隆讲出,并非专指其女。
第二,根据康熙朝内务府《奏销档》记载,孝昭仁皇后薨逝后,钦天监以其生年等信息测算祭祀时日、安葬方位时称:“皇后(生于)己亥年,二月二十六日丁卯日巳时崩。”
②己亥年即顺治十六年,可知孝昭仁皇后比孝诚仁皇后小六岁,则圣祖册立孝诚仁皇后时孝昭仁皇后只有七岁而已,不可能被立为皇后。
不过,对于孝昭仁皇后是在何年、以何身份进入后宫,目前尚不明确。
从康熙朝内务府《奏销档》的记载来看,康熙八年二位蒙古格格入宫以及康熙十年六位八旗格格入宫时,均没有孝昭仁皇后已在宫中的迹象。
康熙十三年孝诚仁皇后崩逝之后,档案记载后宫主位去祭祀孝诚仁皇后时,提及后宫主位为“乾清宫之众福晋、众格格”
③。
在当时的宫廷档案中,“众福晋”
一词可以作为福晋级庶妃和小福晋级庶妃的统称,因此也无法确定孝昭仁皇后是否已经入宫。
直到康熙十五年四月,内务府将仓库中所存的一些银子呈给孝庄文皇后进行分配。
孝庄文皇后下达懿旨,将八个钗子给即将入宫的“佟舅舅之女格格”
,再将八个钗子给“乾清宫之妃”
①,此处的“妃”
为单数,指的即是孝昭仁皇后,这是已知档案中第一次出现可以确定为孝昭仁皇后之记载。
在此背景之下,目前对孝昭仁皇后的入宫情况有两种推测。
第一种,在康熙十年入宫的六位八旗格格中,有一位是遏必隆之女钮祜禄氏,即孝昭仁皇后。
——————————————
①中国科学院编:《明清史料》丁编,下册,第8本,第617页。
②《口奏绿头牌及红白本档案》,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③《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十三年五月十九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④《口奏绿头牌白头本档案》,康熙十五年四月十四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第二种,在康熙十五年时,孝昭仁皇后作为既定的继皇后,以妃之名号直接进入宫廷。
以目前已知的史料来看,第二种推测或许更接近事实。
一方面,根据档案记载,康熙十年入宫的遏必隆之女在当时非常年幼,需要乳母照顾,而孝昭仁皇后当时已经十三岁,不属于年幼范畴。
另一方面,孝昭仁皇后虽然在宫中被称为“妃”
,但当时圣祖的后宫主位均无妃嫔等位号,亦未举行过相关的册封典礼。
孝昭仁皇后被称为“妃”
,与其与后来的妃位进行对比,不如视为继立为皇后之前的一种短期尊称更为合适。
特别是后来册立孝昭仁皇后时,朝廷还为其“补行纳采礼、大徵礼”
①,可能即是因为孝昭仁皇后是在孝诚仁皇后丧期之内入宫。
无论孝昭仁皇后是在何时、以何身份入宫,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孝昭仁皇后被正式册立为皇后,成为圣祖的第二位皇后。
但是,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巳时,孝昭仁皇后崩逝于坤宁宫,只在皇后尊位上半年左右。
对于孝昭仁皇后崩逝的情况,其后入京的传教士张诚在其日记中提到:“(皇上)前两位皇后都在受封后相继难产崩逝。”
②而根据档案记载,在康熙十六年十二月时,孝昭仁皇后的身体就已经出现问题。
十二月二十五日,内务府档案内提及:“御前三等侍卫萨勒奉旨降谕总管内务府大臣噶鲁、海拉荪曰:‘传知总管内务府大臣等,为皇后念经。
’”
③至康熙十七年正月,除让喇嘛们念经之外,圣祖还让道士们在大光明殿祭星,④大臣们也纷纷上折请求为皇后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