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吕尚,另一位翦商事业的规划师,也已经垂老多病,自从殷都归来之后,他就很少在朝廷活动中出现。
但周公真的有一套成熟的宗教解决方案吗?
儒家经典《尚书?金滕》载,在武王病危期间,召公爽和毕公高提出,应当为武王举行祭祀,请天界的周先王们施加福佑,延长武王的生命。
但周公反对,认为不应当让先王们为此忧心。
然后,周公却在私下举行了另一场祭祀,而他自己就是候选的祭品。
周公先是在周宗庙筑起三座祭坛,分别代表需要召唤的三位先王亶父、季历和文王;然后,周公手执玉璧和玉圭立在祭坛下,由史官宣读给三位先王的祝词:“诸位先王的元孙周发,2。
现在已经病危;先王们在天界有护佑子孙的责任,现在,请由我周旦代替兄长周发进入天界。
我如同父亲文王一样仁爱,多才多艺,能侍奉天界的诸位鬼神o元孙周发不如我多才艺,不会侍奉鬼神o我周旦进入上帝的庭院后,会帮助你们福佑四方,永远安定周邦子孙,四方民众都会畏惧我的神威。
呜呼!
上天降给周邦的使命不会荒废,先王们也会永远安宁。
现在,我将用龟甲占卜,如果你们答应我的要求,我就献给你们玉璧和玉圭,等待你们把我接走;如果你们不答应,我就收回玉璧和玉圭!”
结果,三只龟甲占卜的兆像显示都是吉利,先王们同意了周公的恳请。
21
周公的这次自我献祭仪式,看上去奉行的并不是周公自己提倡的神用“德”
衡量人间的理念,而属于典型的商人宗教逻辑:凡人用祭品(包括物品和人)奉献给神,以换取神的开心。
也就是说,在面临重大而艰难的抉择时,周公的做法更保守,或许他认为,更古老的宗教观念可能更灵验,也更实用。
周公把自己献祭给诸神,和纣王走投无路中的自焚原理相似,但他并没有当场自杀,而是“归俟尔命”
,等待诸神接走自己。
这简直是对诸神法力的某种试探,很难说他虔诚地奉行了商人的宗教理念,反而有些侥幸和“伪善”
。
不过,这只是刚刚对宗教萌生怀疑的周公迈出的第一步,这时的他还未建构起一套新的世俗道德逻辑。
仪式结束后,周公的这篇祝词被用金泥密封起来,收藏到了宗庙的柜子中。
之后,它还有更实际的作用,就是维系和侄子成王的关系。
但武王很快还是病重死去了,终年四十五岁。
22这是灭商第二年的十二月,武王君临天下才二十二个月。
从此,周朝进入周公摄政为王的特殊阶段,而这个新兴王朝也将迎来最严重的挑战。
注释
1《逸周书?大开武》中所载梦境是商国生葛,但《太平御览》卷三九七引《周书》则是“太姒梦见商之庭产棘”
。
此事应载于《逸周书?程寤》篇,但传世本只存篇名,正文缺。
参见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62、1141页;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西书局,2010年,第135页。
2《逸周书?宝典解》:“九德:一孝子畏哉,乃不乱谋;二悌,悌乃知序,序乃伦,伦不腾上,上乃不崩;三慈惠知长幼,知长幼,乐养老;四忠恕,是谓四仪,风言大极,意定不移;五中正,是谓权断,补损知选;六恭逊,是谓容德,以法从权,安上无慝;七宽弘,是谓宽宇准德以义,乐获顺嘏;八温直,是谓明德,喜怒不隙,主人乃服;九兼符,是谓明刑,惠而能忍,尊天大经。
九德广备,次世有声。”
3这篇《泰誓》在后世有争议,它可能经过魏晋时人的改造,不过,诸如纣王“到剔孕妇”
和“斫朝涉之胫”
的记载,在皇甫谧的《帝王世纪》中也有。
4《尚书?泰誓》孔颖达疏引皇甫谧《帝王世纪》。
...
既然青春留不住,莫让光阴虚空度!既然有机会重来一遍,既然已经抢了别人的身躯,那么,就不在乎再多抢点!文玩玉器字画陶瓷青铜器还有那些未曾发掘的宝藏不管你是谁的,从今以后,就是我的!我的爱好是古董,还有宝藏,当然,如果美女入品,不妨先收藏着点!我是卢灿,我爱美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