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2章 龙窑相遇(第1页)

赵提举是位茶盐提举,来闽地多时,市舶司(海关)也去逛过,漕司也去晃过,这三者,都是给朝廷输送财赋的机构,官员们相互间频繁往来。

一日,赵提举带着赵启谟到市舶提举杨大人那边喝茶,聊起海贸,海外诸番的趣事,话题一偏,就也谈起本地的瓷器。

“此地盛产执壶,粉盒,有许多龙窑,最近的当属起坡龙窑,每年春秋烧窑,一窑能烧万余件,出窑日可是相当壮观。”

杨提举是闽人,再兼之担任市舶提举的职务,对此地的瓷器贸易了如指掌。

“一窑能烧万余件,那得是怎样的窑炉啊?”

赵提举听得一愣,他见多识广,知道有种窑炉,长如龙,唤作龙窑,但并不曾见识过如此大的龙窑。

“去了便知晓,初八开窑,也就两日后。”

杨提举看向听得目不转睛的赵启谟,又笑说:“小公子也一并前去吧,当日商贾无数,抬运瓷器的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就是在京城也见不到这般胜景。”

赵启谟心里欢喜,但在长辈面前不敢失礼,只是恭谨颔首。

杨提举宅,在城东。

赵启谟很喜欢跟随老赵,去拜访这位杨提举。

杨提举家里的稀罕物品特别多,大至能当房住的海龟壳,小至如蛋卵的珍珠,这是猎奇的;就是那火浣布啊,祖母刺啊,也无所不有,这可就是稀世的宝贝。

如果果贼儿看到,该多么高兴,他向来喜欢稀奇亮晶晶的东西。

来闽地一年有余,赵启谟谈不上喜欢这个地方,但许多东西都新颖有趣,而从海商那边讲述出的故事,更是离奇曲折,以后回到京城,这些都是谈资。

而毫无疑问,在京城纨绔面前,赵启谟不会谈起他和一位贫家子的比邻情谊。

初八,搭乘官船,前往起坡龙窑,四周矮丘众多,村落四散,以为毫无特别之处。

越往里边走,越觉不对,只是条不宽的山道,夹道众多贩卖枇杷的农人。

“此地枇杷做枇杷蜜极佳,个大味甜。”

杨提举从农人筐中挑选出许多,随从用篮子装上——连篮子都自备了,可见杨提举也是惯吃。

枇杷拿走,身后有随从将钱付农人。

走至山脚,过来几位抬竹轿的汉子,为首的认得杨提举,杨提举待人亲切,笑说:“再去喊顶竹轿来,我们这四人可坐不下。”

除去杨提举外,还有赵提举,赵启谟,以及一位年轻后生,是杨提举的友人。

“不必,我和启谟步行即可。”

老赵从来觉得只有妇弱才需坐轿子,何况以人代畜,终究不妥。

“虽说不劳民力,可老赵你也是迂腐,他们靠此营生,我等靠此便利,何乐不为。”

杨提举大大咧咧坐上,在轿上招呼“走走走。”

老赵上轿,那神情看着颇惶恐,也不知道是否畏高畏险。

赵启谟坐上,新鲜好奇,四下张望。

一群人缓缓登上山腰,翠林鸟鸣间,不觉有游春的乐趣。

在山道上往下望,山路崎岖,也就在弯曲的山路间,赵启谟看到四五个人,这些人都是壮年,就其中有个半大的孩子,正是果贼儿。

那夜说着不来便不来,谁稀罕。

自从果贼儿果然便不再过来。

赵启谟起先乐得安宁,而这安宁之下又有点怅然若失。

有时站在窗口,看着李家屋顶发愣,两人谈笑的样子恍惚还在眼前。

热门小说推荐
玄学崽崽五岁半,这家没我都得散

玄学崽崽五岁半,这家没我都得散

简介隐世家族谢家少主谢安遭人背叛不幸殒命,同一时间,柴房里被饿死的小姑娘睁开了眼,眼里锋芒毕露。她重生归来势必要将背叛她谋害她的人挫骨扬灰,夺回属于她的一切。不过在那之前,她要先替小姑娘完成遗愿,找到她的亲生父母。可没想到,小姑娘的亲生母亲竟是是黑红界的顶流,并且负债三亿。母债女偿,五岁的小豆丁只能靠一身过硬的玄学本领算命赚钱。可算着算着成了京圈最炙手可热的大师。不仅她的总裁爹找上门来,就连昔日的仇人也争相求她算命。谢安见此灿然一笑钱留下,命也是。...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