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可到南北朝之时,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都曾以长安为国都,在此期间,四十年有水患十二次。”
“隋唐重定天下,以关中为立足之地,此地重归繁盛,水患再度增多。
武德元年、武德六年、贞观三年,均有大雨连绵,继生水患。”
“以臣愚见,渭水之河只怕承载力有限,沟渠营建不足,因此——关中越是人口昌盛、民生繁茂,便越是有滋生水患之可能!”
李治听到这里,脸色已有几分不好看。
按照方今的习惯,如有大旱或是水灾,往往不是帝王问责己身,便是由朝中要员担责。
就像去年的关中大旱,长孙无忌就一度请辞,这是一个道理。
然而今日,李淳风却说,是关中越兴盛,渭水就越泛滥?
这道理听起来并不难理解,可对于习惯性将其联想到天威之上的人来说,这规律总结得着实惊人!
但即便如此,他也总不能因这样的几句话,就做出什么疏散关中人口的决策。
这是李唐的都城所在之地,若真忽然有此举动,无异于是将脸丢到了外人的面前。
更何况,此时还正是他要将权力自长孙无忌手中收回的时候,任何一点决策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他面颊紧绷了一瞬,这才开口问道:“刚才李卿说,忽略掉气候不顾,若是……将其考虑上又如何?”
李淳风苦笑,“陛下,算上可就更麻烦了。
东汉末年至于魏晋的数百年间,史书之上动辄出现冬日大寒、井生坚冰的记录,但您觉得今时如何?”
李治回想了一番,答道,“关中能见梅花。”
虽然还是冷,但和百年前有记载的冷,好像完全不是一个水平的。
李淳风道:“不错,就是如此。
就算不是研究天文气象的人也应当知道,气候温暖的年头最容易出旱灾与连续的暴雨,大雨还往往接在大旱之后。
陛下,您觉得今年如何呢?”
李治默然。
去年才有旱灾,而今年,天气转暖的速度比他想象得要快很多,还丝毫不缺雨水。
倘若雨势转大……
李治的眉头已拧在了一处,“你是说,关中恐有水患?”
“不只是寻常水患,”
李淳风答道,“陛下可还记得永徽元年?当时渭南大雨,甚至引发了零口山洪爆发,冲毁屋舍不知凡几。
您又怎知,不会再有山洪呢?”
李治悚然一惊,甚至险些离席而起。
山洪?
比起渭河涨水,山洪对于李治的影响无疑更大。
谁让他自己现在便在山中。
没人会希望这样的灾劫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更别说他还是天子!
李治的目光下意识地便在在场诸人的脸上扫过。
李淳风目含殷切,结合他此前提出的种种有理有据推论,让人不难看出他的诉求。
就算不能将关中地界上的一座座山都给搜索过去,起码也要对万年宫周遭群山的山脉流水走向做一番探测。
更进一步的话,便该对渭水各段逐一盘查。
此刻还只是微雨落下,尤有挽回的余地。
媚娘的脸上有几分焦虑的忧色。
他被找来,是因媚娘让人告知于他,说她忽而梦见山洪爆发,心中焦躁。
...
...
...
开局一口锅,一破屋,苏祁来到这纷乱无度的世间,从穷蝉少年做起,自此浩大江山,何为前路。是龙袍加身,引天下大势,是求天问道,寻一世长生,亦或是小的们,...
...
传说中破军七杀贪狼三星齐出,便是天下板荡改朝换代之时。一个表面看还处在盛世,但平静的表面下却是危机重重。内有诸王夺嫡,外有敌国虎视眈眈的朝代,却突然出现三星联动的天象异变。暗藏野心,手握天下财富有三成的勋臣之后。夺嫡之争越演越烈,甚至动辄刀兵相见的诸皇子。雄踞西北,一心想要割据一方的游牧铁骑。还有潜藏在西南,时刻不忘恢复故国的前朝余脉。三凶星的预言,究竟会落到谁的身上?黄琼,一个自幼生长在冷宫中的皇子,面对复杂的局面,究竟该如何破茧而出,该怎样才挽回危局重定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