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两个字,可不是一个一岁小儿能够担得起的。
老师敲了敲桌子,止住教室内因为这个名字突然激动起来的喧嚣,“知道你们都喜欢昭文太子,沈明烛生平事迹作为必考考点,老师相信你们都很清楚,但是我们今天这堂课的重点是奉平、延熙两朝的文治。”
教室里热火朝天的氛围稍微止了些,但不多。
沈永和听到坐在他旁边的一个学生嘟囔:“没差,反正都和小明有关,我们昭文大帝就是最厉害的!”
说到后面就与有荣焉起来。
沈永和震惊。
沈明烛?大帝?朕的江山被篡了?
不对啊,刚刚不还说只是太子吗?
这都已经足够让他诧异了。
他当然记得沈明烛,不算对手,多少算他继承皇位路途中为数不多的绊脚石。
手下败将,他也不想多说,但沈明烛早就被父皇从宗室中除名,连皇子都不是,更何况太子?
再说了,“昭文”
这两个字,他怎么配得上。
“隆泰三年,连通九州的不息大运河最重要的一段——平淮河道开始动工,此后历经三朝,合共百年,先后七任主理官将毕生仕途、心力全都花费在这上面,任群山巍峨连绵,不曾挡住他们的脚步。
这是民族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项水利工程,也是人类对自然改造中的一大奇迹,说是与神明比肩,也不为过了。”
“不息大运河竣工之后,淮河、洹河再没泛滥过,河水经由渠道流通九州,将南方甘霖送往北方,至此平息这片土地上南涝北旱的灾害。”
“运河出现之后,水运交通的便利带来经济的空前发展。
别的不说,就说平淮河道上的广告位,在当时可是负担了修建运河几乎一半的支出,放到现在也是千金难求。”
老师放了一个视频,展示大运河数百年来的演变。
平淮河道旁写满字的幡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时光飞逝屡变星霜,幡旗成了钢铁制成的巨大招牌,现在又成了闪着光字体流转的不明神器。
老师感叹一声:“据说最小的屏幕都是按秒收费,每一秒至少五位数,是世界闻名的广告位,昭文太子的远见由此可见一斑。”
有官员不由得一声惊呼:“这个想法是废太子提出的?”
一个能经过时间冲刷屹立不倒,经由史书盖章定论的英明决策,哪怕他们并不太能第一时间思考到缘由,依然会为此震惊。
官员说出“废太子”
三个字的时候居然很是有些心虚。
老师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他接着讲课:“大家都知道,不息大运河的建造图纸是昭文太子提供的,运河的名字也来源于他在图纸上的题字——‘愿我华夏民族亦如此河此水,千秋万代,生生不息’,齐宣宗取其中二字,命名为‘不息’。”
“在运河修建过程中,还发生过一个小故事。
当时第一任主理官邱思鸣修河道过盘山,突遭暴雨,途遇塌方,泥石混着雨水滚滚涌下。”
“正是最危急的时候,所有人的性命在此一念之间。
邱思鸣突然想起,图纸上记载了附近有个山谷,谷口狭窄而其内宽敞,邱思鸣当机立断带着人往山谷跑。
在所有人进入山谷后,一块巨大的山石追在他们身后滚下,恰好堵住了谷口。
由是等到了朝廷的救援,一行三十六人,无人伤亡。”
“所有记载都表明沈明烛没有去过盘山,齐宣宗曾经问过他怎么对地形地势这么清楚,沈明烛说是书上看的。”
“这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但事实证明,经由沈明烛之手出来的任何决策、图纸,从来没有出错过。”
老师娓娓道来:“所以你们看,别后十一载,他依然守护着他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