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从龙口中落下的梅枝化为天池山顶的红梅林,那是由整座城人一起供奉的梅母,散落的花瓣化为山脚下各色各样的梅树,那是各家各户分别供奉的神梅。
nbsp;nbsp;nbsp;nbsp;后来人们将照顾梅神,替梅神修剪病老枝干时用的剪刀铸造成飞龙的形状,以此纪念当初衔梅而来的飞龙。
nbsp;nbsp;nbsp;nbsp;“站好站好!
别乱跑!”
nbsp;nbsp;nbsp;nbsp;妇人捧着温热的水出来,呵斥顽皮的孩子。
nbsp;nbsp;nbsp;nbsp;“过来洗手!”
nbsp;nbsp;nbsp;nbsp;平素再怎么溺爱孩子的母亲到这个时候也严厉得眼里容不下沙子,孩子们“哦”
了一声,老老实实地过来,在母亲的监督下,一丝不苟地洗干净手。
不仅是孩子,所有人都过来,把手洗净。
nbsp;nbsp;nbsp;nbsp;净手之后,最年长的老人带头,点燃香,恭恭敬敬地给院子中神梅敬上三柱香。
nbsp;nbsp;nbsp;nbsp;“梅神至景甲年起,护我柳家,至今已有两百六十二年……”
nbsp;nbsp;nbsp;nbsp;最年迈的爷爷在儿子的搀扶下,一句一句地给子孙们讲述梅神庇护家族的历史,细数其中一桩桩庇护之事,一件件恩赐之物,絮絮地叮嘱孙儿,不可使明火近神梅,不可使铁石倚神梅,平素要多多留意,见虫必捉,见啄木之鸟,必立刻驱逐。
nbsp;nbsp;nbsp;nbsp;最后,老人清嗓高声道:
nbsp;nbsp;nbsp;nbsp;“——请龙剪!”
nbsp;nbsp;nbsp;nbsp;立刻就有子辈中,由老祖父亲点的,最细心最熟知梅性的主剪人出来,净手三回后,掀开庭中正案上的托盘,请出代代相传的银龙剪。
双手持剪,在兄弟们扶梯的帮助上,登上梅树,仔细小心地给神梅修理旧枝。
nbsp;nbsp;nbsp;nbsp;“龙梅剪呀清旧霉,旧去新来呀,春来好发枝丫……”
nbsp;nbsp;nbsp;nbsp;女人们拍起手,足尖点地,轻轻地哼唱起曲调温婉的民谣。
nbsp;nbsp;nbsp;nbsp;“春来好发枝丫……一岁一新芽……”
nbsp;nbsp;nbsp;nbsp;老人拄拐,监督孩子们认真学习父亲们是怎么照顾梅神的,见哪个不认真,就抽棍子冷不丁打一下。
孩子挨了揍,一缩脖子,不敢再分心。
等以后,他们的父亲像爷爷一样老了,就该由他们接过代代相传的银龙剪,去照顾院子里的神梅。
nbsp;nbsp;nbsp;nbsp;梅花瓣纷纷扬扬。
nbsp;nbsp;nbsp;nbsp;落了大大小小,老老少少一身。
nbsp;nbsp;nbsp;nbsp;是梅神,在轻轻笑呀。
nbsp;nbsp;nbsp;nbsp;“……梅神笑啦!
梅神笑啦!”
nbsp;nbsp;nbsp;nbsp;孩子们鼓掌,欢欢喜喜地跑上前,从父亲叔伯手中接过请下来的梅神旧枝。
nbsp;nbsp;nbsp;nbsp;它们被放进一早就准备好的大瓷碟里,由一家之主的爷爷亲自选出最好的一枝,插进花瓶里。
花瓶被端进屋中,与三两颗红彤彤的苹果,一二串火红的爆竹摆放在一起。
孩子们又唱起了梅城的《十喜歌》。
nbsp;nbsp;nbsp;nbsp;这一次,末尾唱的是:
nbsp;nbsp;nbsp;nbsp;“九九消寒,岁岁平安。”
nbsp;nbsp;nbsp;nbsp;遥远的御兽主宗,大雪满山。
nbsp;nbsp;nbsp;nbsp;山门上,一颗巨大而美丽的银龙龙首高高悬着,只剩下两个黑洞的眼睛仍在望向天空的白云。
它的龙角有一眼数不清的枝丫,就像一片小小的森林。
积雪落在龙角上,堆起很高才落下。
有毛茸茸的鸟儿飞起飞落,叽叽喳喳。
nbsp;nbsp;nbsp;nbsp;……神君呀。
nbsp;nbsp;nbsp;nbsp;阿绒长大啦。
...
...
...
...
...
一个山村的少年,意外的重生,使他回到了洪荒时期。他是盘古的兄弟,却又成为了女娲的师弟。圣人与他为敌,那接引准提更是被他用混沌剑劈死了。四处树敌的他将如何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