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灌玉堂
流金门
——汉元帝时童谣
一、吕宽大案
1.孤独的汉平帝
九岁的中山王刘箕子身着礼服,孤身从中山国出发,准备继承汉哀帝留下的皇位——成为汉平帝。
车驾快要抵达长安时,他留意到祖先的陵墓,如山一般高大,但并不寂寞,因为这些帝陵的脚下已经形成县邑聚落,人烟稠密。
过灞桥时,他的随从告诉他,紧挨着灞桥的帝陵是太宗文皇帝的陵墓灞陵。
一百八十年前,汉文帝也是以诸侯王的身份,从封国来到长安即位为皇帝。
这些“家史”
箕子并不陌生,但他毕竟只是孩童。
他是否知道,当年汉文帝是抱着出生入死的决心奔赴长安的,因此才会带着舅舅薄昭和多名亲信,并在住进未央宫的当晚就让亲信们接管了皇宫的保卫,又在局势稳定后的第二年把母亲薄太后接进长安。
而箕子身边只有几名随从。
祖母冯太后一家在汉哀帝时期被诛灭,虽然王莽“拨乱反正”
,已给冯太后平反,王氏家族和箕子一家暂时处在蜜月期,但王莽惩于汉哀帝的教训,箕子的母亲卫氏、舅舅、朝夕相处的姐妹以及王国的官员都被勒令留在中山国。
他不得不依靠马车外面的那两个陌生人:车骑将军王舜和大鸿胪左咸。
此刻,箕子不知道他已经与母亲永别,也不知道自己将在五年之后死去。
《汉书》最后一篇“帝纪”
末尾的赞语,前八个字概括了箕子的帝王生涯:
孝平之世,政自莽出。
箕子登基后,形同傀儡。
后宫里的王政君,名义上地位至尊,但在王莽劝慰下,除了“封爵”
这一事务外,不再过问其他政事。
朝廷在原来的三公之外,完善了新的制度安排——四辅,形成了“四辅三公制”
。
四辅即太傅王莽、太师孔光、太保王舜、少傅甄丰这四名高官,性质属于内朝官;三公还是原来的大司马王莽、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王崇,性质属于外朝官1。
这样,内外政事分别由“四辅三公”
平决,表面上看这采取的还是“集体决策”
。
但大权当然由王莽掌握。
因为他一身兼有四辅的太傅和三公的大司马之职,内外两任,权力牢牢抓在手里。
而且四辅三公虽然各司其职,但用人这种大事必须由王莽亲自处理。
班固尤其注意到,以王莽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很小的圈子,他们才是真正的权力中心。
王舜、王邑为腹心,甄丰、甄邯主击断,平晏领机事,刘歆典文章,孙建为爪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