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1章(第2页)

王莽的外朝身份原是太傅,太傅“在三公上”

,但当时还有太师孔光、太保王舜,三人名义上并列。

只有宰衡真正超越了三公,是“政府首脑”

,用王莽自己的话说就是“宰衡官以正百僚、平海内为职”

8。

三公向宰衡汇报工作,抬头要写“敢言之”

,就是斗胆报告、冒昧进言的意思。

对比给皇帝上书时抬头写的“冒死”

“昧死”

之类,这种待遇可以说很尊显了。

第二,宰衡的位秩是“上公”

西汉的位、爵制度很复杂,爵指的是从王、列侯到民间的二十等爵;位就是《汉书》里常见的“公卿大夫”

9,有点类似后世的“行政级别”

,其中最高的是“上公”

“上公”

最多封侯,不会超越诸侯王。

王莽此时的爵仍然是列侯,宰衡属于“上公”

之“位”

第三,宰衡享受特殊的礼仪待遇。

出门时,前后各有大车十乘,值班的尚书郎、侍御史、谒者、中黄门、期门羽林都得随从护卫;母亲赐号功显君,两个儿子王安、王临分别赐爵褒新侯、赏都侯。

宣布王莽为宰衡当天,太皇太后亲自来到未央宫前殿行拜官礼。

王莽模仿周公跪在前,两个儿子跪在后。

这些待遇可谓殊厚。

第四,宰衡不可世袭。

依王莽的性格和做派,他对宰衡的待遇再三推辞、谦虚礼让。

太师孔光劝服太皇太后不要理会王莽的推辞,直接赏赐就完事儿,其中一条理由就是“宰衡之官不可世及”

10,言外之意就是说宰衡虽然权力大,但不是世袭官职,所以不必担心擅权。

孔光向王政君说这番话,怎么看都像是与虎谋皮,但也不排除对汉朝忠心耿耿但又无力制衡王莽的孔光,是希望限制王莽的权力。

王莽最终辞让了给自己增加的封邑、儿子的封爵和女儿补充的聘金,只把宰衡这个官职抓在手里,不仅如此,他还特意把所兼的大司马、太傅以及宰衡刻成一个官印“宰衡太傅大司马印”

,以更牢固地掌握权力。

总之,如果说“安汉公”

的尊号模仿的是儒家理想里的周公,那么“宰衡”

的官位可以看作模仿汉家传统的“相国”

热门小说推荐
鉴宝赘婿的绝美调香师

鉴宝赘婿的绝美调香师

一百钱买来的玉石,他拿去转手一卖,价格可以惊动整个洛阳城,砸了无数鉴宝专家的饭碗。她是调香师,可以调出让人起死回生的香液。...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