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7章(第3页)

“君”

字没有下边的口,就是“尹”

字,那么这则谶语说的是一个姓尹的人为汉朝之辅,而这恰恰又是尹敏校订的。

刘秀就招他来问。

尹敏大约心中非常得意,说:我发现啊,前人都很随意在谶语里加入有利于自己的话啊,所以我也加了这句,万一您信了,不就给我个大官做了?

刘秀听了,被堵得哭笑不得,没有怪罪他,但心里老大不高兴。

尹敏从此仕途最高止于谏议大夫。

值得一提的还有刘秀定都洛阳。

王莽按照符命“定帝德,都洛阳”

,一度要迁都洛阳,但始终没有成行。

刘秀也信任类似的谶语,实现了王莽未竟的梦想。

犹如符命是新朝的“基本法”

,谶纬也是东汉立国的基石。

刘秀去世前夕,正式向天下颁布八十一篇图谶,并严禁后人篡改,这与王莽向天下颁布四十二道符命完全一样。

整个东汉社会特别是中上层,对谶纬保持着巨大的好感,不相信谶纬的学者才是少数。

从后世发现的一些东汉普通士大夫的墓碑看,有些士大夫甚至会把谶纬附会在自己身上。

礼乐,是儒家在新朝基础上为刘秀开出的第二个新局。

刘秀总体是一位比较谦逊的皇帝。

王莽青年时虽落魄,但身份地位并不低,刘秀则务农贩粮打官司,起于下层。

因此,刘秀尽管也封禅泰山,但对社会民生有比较清醒的认知,知道天下远没有到足以制礼作乐的程度,所以他对歌功颂德的祥瑞并不感冒。

但祭祀、宗庙、学校等礼乐制度,他认为必备,且基本延续了王莽时期的设计。

比如封禅。

建武中元元年,经过大司空张纯的多次怂恿,刘秀终于赶赴泰山封禅,这也是他晚年所做的最重要工作。

张纯是何许人也?就是当年领头为王莽设计九锡礼仪的人!

在张纯的安排下,刘秀按照王莽当年的礼仪封禅泰山,并在回来后建立明堂、辟雍、灵台。

张纯本人则在从泰山返回洛阳途中病逝。

比如宗庙。

刘秀严格遵守王莽所推崇的“为人后”

之义,为了接续西汉,获得合法性,根据张纯的建议,刘秀按辈分以汉元帝为父、汉宣帝为祖,在洛阳太庙祭祀宣、元二帝,不祭祀亲生父祖;在长安的太庙祭祀成、哀、平诸帝;只在故乡舂陵15祭祀亲祖。

若王莽在世,一定给刘秀点个大大的赞。

王莽曾给汉宣帝、汉元帝等几位皇帝上庙号,刘秀非常认可汉宣帝的“中宗”

庙号,予以沿用。

比如郊祀。

西汉把郊祀的地点改来改去,好几十年都没定下来,是王莽确立了长安南北郊祀天地,以汉高帝配天、吕后配地的制度。

东汉继续沿用这一南北郊祀制度。

在研究以谁来配天时,刘秀最初主张尧,因为尧是刘氏的祖先。

此时,曾给王莽设计九庙的杜林站了出来,主张应继续以汉高帝配天,被刘秀采纳。

只是刘秀实在不喜欢吕后,就尊汉文帝的母亲薄氏为高皇后配地。

经学,是儒家在新朝基础上为刘秀开出的第三个新局。

东汉建立不久,就按照西汉十四博士的配置重建了“王官学”

热门小说推荐
定不负相思意

定不负相思意

传闻名门之家华氏有个貌丑口吃的五小姐,爹不疼娘不爱,这还不算,偏偏家族为她指婚的对象还是个渣男,大婚当日,新郎逃婚和三线女明星滚床单弄的满城皆知。本该遭人嘲笑的她,婚宴上玉手一指,给自己抓了个临时替补,完美逆袭。世人这才惊讶,原来五小姐不仅相貌倾城,而且妙语连珠,天资聪慧。隐匿多年,锋芒毕露,天才降世亮瞎世人眼。只是万万没想到,临时替补的新郎竟是个大麻烦。从此华笙夜夜被欺负,某人终于忍无可忍大骂江流,你个王八蛋,说好了是形婚的?江总一脸无辜回道,没错啊,我一直在身体力行的维持这段婚姻,简称行婚!...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