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29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第2962页。
30 也有认为董仲舒指的是田蚡和淮南王,但这可能是后人知道田蚡之死,淮南王谋反的后见。
31 《汉书·景十三王传》,第2419页。
32 《诣丞相公孙弘记室书》,见《董胶西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33 《汉书·董仲舒传》,第2525页:“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只是“发之”
,具体实施,董子并无权力。
34 《汉书·艺文志》,《西京杂记》卷三,第27页。
35 刘义庆:《幽明录》;此虽为小说家言,亦可见董子之形象。
36 陈侃理:《儒学、数术与政治》,第43页。
二、今古之争
7.盖宽饶之死
董仲舒最后以寿终,家族滋繁茂盛,还得到迁徙茂陵的礼遇。
如今长安附近的卫星城已经是繁华富贵的辐辏之地,聚集了许多达官贵人,迁徙帝陵不再是汉廷消除关东巨族势力的举措,倒像是对臣子的褒赏,当然这并不全是董仲舒的声誉所致,而是他的子孙因为修习儒学都当了大官,这要拜公孙弘所赐。
魏郡的盖宽饶也是如此,他受益于公孙弘为儒生划定的轨道,先因为明习儒经在魏郡任“郡文学”
,主要负责一郡的教育工作;又通过举孝廉、举方正,在汉宣帝时期升迁到汉朝中央担任郎中令的属官谏大夫,负责宫门事宜。
盖宽饶为人刻板刚正,特别擅长用儒学的原则来处理行政问题,是那种敢把本本上的“规章制度”
甩到顶头上司面前、坚决不给上司干私活的人。
汉宣帝倒是欣赏他,人尽其才,把他提拔到司隶校尉的位置上,查举弹劾官员和王侯外戚。
董仲舒指明了方向,公孙弘铺好了路,要想当官,就要修习儒学,所以夏侯胜告诉他的学生,只要儒学水平高,当官就跟从地上拾草一样容易。
但是,要想当大官,还得平衡和皇帝的关系,不能太执着儒家的理想。
因为在汉宣帝的时代,汉朝秉承的是“王霸之道杂之”
的汉家制度。
盖宽饶不太听这一套,他觉得自己只要廉洁奉公,别人就无可指摘,因此他当司隶校尉期间,长安内外的大小官员贵戚都怕他,长安风气为之一清。
汉宣帝的岳父、平恩侯许广汉并非弄权之臣,在汉宣帝微末时有恩于皇帝,因此备受尊崇信任。
有一次,许广汉搬新家,丞相魏相、御史大夫等一众官员都来庆贺,但盖宽饶就不去。
许广汉屈尊请他,他才去。
一到许家,许广汉亲自斟酒敬他,盖宽饶说了一句很扫兴的话:
无多酌我,我乃酒狂。
少给我倒酒,我喝了会耍酒疯——丞相魏相听见后笑着说:
次公醒而狂,何必酒也?1
次公是盖宽饶的字。
您不喝酒都像疯子,何必靠酒?——魏相和盖宽饶的人生轨迹相似,他是凭通晓《易》经,亦先在郡内做官,再通过举贤良进入汉朝。
魏相既通儒经,又擅长以律法治理地方,还特别重视汉朝的传统,治政时有意收集整理了汉朝名臣如贾谊、晁错、董仲舒等的言论,给汉宣帝作参考。
他这种既有儒学素养又重视汉朝传统的风格,很得汉宣帝欣赏。
魏相此话一出,在座的趋炎附势之徒立刻把鄙夷的目光投向盖宽饶,以示“划清界限”
。
酒喝得差不多了,音乐歌舞起来了,主管长信宫事务的长信少府,名叫檀长卿,步入舞池,模仿猴子逗起狗来,大家都笑了。
盖宽饶十分不悦,仰头看着新房叹气说:“真漂亮啊!
...
...
...
一百钱买来的玉石,他拿去转手一卖,价格可以惊动整个洛阳城,砸了无数鉴宝专家的饭碗。她是调香师,可以调出让人起死回生的香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