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十三章 登基第三十五天(第2页)

只是为何将其称为“水泥”

于是问道:“敢问各位,这水泥又是何物?又该如何使用?”

第一次听到“水泥”

这个名字,不少人觉得古怪,又是水又是泥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后来才清楚,是加水后塑性、使用的“泥土”

,知道这是陛下取的名字后,果真不同凡响。

那小吏介绍几句,末了还说:“别看这名字古怪,实际上用处真不少,陛下还说,不同县之间连通的路,也可以用这个修一修,让百姓出行更方便,某些村人迹罕至,也不至于困死在里面。

若县中有需要今年服役的,也可去水泥窑干活,陛下说了,一人一天有十五文钱。”

这点钱不多,但却是意外之喜。

要知道,除却正税之外,百姓每年还要服徭役,包括力役、军役和杂役等,这些徭役都是无偿,还只限定壮劳力。

但凡服徭役的家庭,都怨声载道,影响这一年的收成。

水泥窑却一反常态,不仅算正役,还给钱,这对刚刚从汛灾中恢复的百姓来说,可谓是及时雨。

再者,为了不影响后续的收成,水泥窑只暂开着一段时间,先将各处堤坝加固。

后续修路所使用的水泥则是慢慢烧制,多在农闲时加快进度。

听完这些后,县丞激动地诶了一声,向着燕都的方向行了一礼:“陛下仁心。”

别的县他不清楚,但是宝鸡县的劳力不少,眼下田被淹了,想要恢复还得一段时间,正好能去水泥窑。

不如说,这项规定,对越贫困、下田越多的县而言,好处要多于上县。

随后,又有医者带着发放的草药前来,帮助伤者恢复健康,又发了防疫的汤药。

一连多日,宝鸡县的都飘着难闻的艾草和醋味,地上也根据大人们的要求,收拾得干干净净,病人和健康者分开。

朝廷的一条条政策执行下去之后,百姓渐渐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脸上也没有以前的麻木神色,等他快回燕都时,县内几乎已经恢复了正常。

——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黄河每逢春汛,必定会淹到他们这里,田亩受灾范围极广,几乎小半年才能缓解过来,一年收成也只有一点,只是勉强活着。

就算邵县令苦心经营治水,效果也不大明显。

这次春汛来势汹汹,规模比以往更大,甚至有人都绝了活下去的希望,不管不顾地跳进水里,就此闭了眼。

谁知道,陛下居然如此面面俱到……

面黄肌瘦的难民们脸色都好看了不少,空荡荡的街上,也有不少孩子跑来跑去,落下一地欢声笑语。

贺隋光离开时很低调,是在一个深夜,叫人带着行李以及困着邵吏的囚车,预备回到燕都。

原先他只在书中读过民间疾苦,本以为自己在西宁府长大,算是见惯了人间百态,比一些不知稼樯的官员好了许多。

可真正走下来,还是发现自己以前看得太少。

在这些人身上,苦难似乎是没有尽头的。

但是陛下想要减轻他们身上的苦难。

陛下的希冀如此遥不可及,盛朝幅员辽阔,受苦受难的百姓何止一地?

他所能做的,便是竭尽全力地配合陛下,哪怕身死也在所不惜。

离开县衙时,天已经黑了,囚车缓慢地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缓行,囚车中的人一言不发,沉默得像一块石头。

这些日子以来,他只为了活着去燕都,去面见陛下,只进食少量的水和面饼,维持着最基础的生命体征。

贺隋光只看他一眼便收回目光,挥了挥手:“出发!”

驴车缓慢地动了起来。

等到了宝鸡县前,远处黑压压的一片,不知谁点了火把,慢慢地亮出了前方的道路。

是百姓。

是这些日子后,重新“活”

热门小说推荐
人在死牢马甲成圣

人在死牢马甲成圣

大乾王朝尊安三十二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本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古代平行时空。郑修寻仙无果只能甘当平凡努力经商做一位朴实无华的首富。某日郑修锒铛入狱却让世界的画风从此拐了一个大大的急转弯。(本书别名我真不是狱霸我成首富了金手指才来)已有完本400万字大精品无限流作品无限神座人品坚挺放心收藏。...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