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宗族风气如何,全看族长。
有那种集齐族人之力开义学,捧出数名举人进士,提携全族的;自然也有卖寡妇吃孤儿绝户的。
好一点的,孩子表现一些读书的天赋,还能活下来;差一点的,半夜直接一把火,家里的田地资产全归了族中。
不幸的是,老师傅之前就是被吃绝户的那个。
他的母亲因为家中无人撑腰,不知被卖去了什么地方,自己从小到大,艰难地活了下来,为了一口饭吃,直接进了已经没落的福船厂。
甚至因为自己落入匠户籍中,族中直接没收了田地,将他的名字从族谱上划去,防止带累全家。
几十年来,双方都没有联系,却在此时忽而寒暄上门,其中意味可想而知——
无非是见现在船厂发达了,有陛下重视了,所以想再塞几个歪瓜裂枣过来——不知道有没有造船的天赋,但一定没有读书的天赋,且也不会影响族中,引得一大家子成为匠籍的。
老师傅对妻子解释了其中的关窍,恨恨地说了一句:“他们只想着自己,纯然不顾别人。”
陛下特地叮嘱了,福船厂关系重大,呆在其中的匠人,都要隐瞒消息,不能对家人透露。
他还能带这群人进去?
前脚刚进,后脚消息就满天飞了。
一群可以被随时放弃的棋子,就算陛下发怒生气,也沾染不了族长分毫。
所以,老师傅根本不想在本地找人,而是听说别处有好师傅,打算托人打听。
“明日我叫人把东西送回去,以后再见那边来人,你只闭门不见就是。”
老师傅抽了一口旱烟,将烟枪在地上磕了磕,抖出烟灰。
“话是这么说……可咱们毕竟住在此处。”
妻子小声开口。
除非他们搬离这里,去往这些人找不到的地方,否则……天知道他们能干出什么事来。
官府的明文,对他们来说,只是一张白纸。
老师傅更心浮气躁。
福船厂在这,他这门手艺也去不了别处。
假若能离开这里就好了。
远远地走,永远别回来。
——
众所周知,距离年节不过十日。
所有人都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假期,并盼望此时不要出事。
就算出事,也别出大事,最好是那种能直接解决,不用上报的小事。
可偏偏,事与愿违。
腊月二十三,小年,一封奏疏却直达御案,并在短短半个时辰间,开了小朝会。
“倭寇疯了。”
明慕如是说。
“确实疯了。”
看完奏疏后,朝臣们也如是说。
这冬日,海面虽未结冰,但也不是进攻的好时机。
他们却如疯了一般,不知从哪找来了火炮,不要命地往岸上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