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03第 103 章(第2页)

朝堂之上,此事再度引发激烈争论。

摄政王虽极力压制,然太后对此案颇感兴趣,亲自召见黛玉进宫问话。

黛玉从容应对,引经据典,历数历代女子辅政之例,并以事实证明女子入仕不仅无害于礼法,反而有益于民生。

太后听罢,频频颔首,对身旁宫女道:“林夫人之言,句句在理。

哀家倒觉得,她比许多朝臣都更懂治国之道。”

自此,太后对黛玉颇为赏识,时常召她入宫议事,甚至有意让她参与修订《女训》一书,以期重塑女子教育之规范。

此举一出,摄政王大惊,连忙劝阻太后:“女子干政,终非吉兆,望太后三思。”

太后淡然一笑:“哀家不过是要她修书罢了,又不是让她上朝议政。

何况,若能让天下女子皆如林夫人一般聪慧贤德,岂非社稷之福?”

摄政王无奈,只得作罢。

风波渐息,江南书院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女学生们依旧勤奋苦读,讲堂之内,书声琅琅。

而黛玉,则在一次夜谈中,对宝玉道:“你以为,这场仗已经赢了吗?”

宝玉摇头:“我只是觉得,至少我们守住了第一步。”

黛玉轻轻一笑:“是啊,我们守住了。

但接下来,我们要走得更稳、更远。”

她望向窗外,月色如水,洒落庭院,仿佛映照着未来的路。

她低声说道:“总有一天,女子不再只是依附于人,而是可以站在自己的肩膀上,仰望星空。”

宝玉握住她的手,目光坚定:“我会一直陪着你,走到那一天。”

春风拂面,花影婆娑,桂花树下,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悄然生长。

自女子科举之制确立,江南书院便成了天下瞩目的焦点。

黛玉虽面上镇定如常,心中却知,此事不过是风波初起,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朝廷虽允准试行“女子贡试”

,然诏令中亦有隐忧??仅限地方衙门任用,不得入京为官;且须年满十六方可应试,实是设下门槛,以防女子过早涉足政事。

更有甚者,诏书中只字未提女子可与男子同场竞试,依旧将她们归于另册,实则仍是旧礼法的残余。

宝玉回京后,多次上奏,欲求更进一步,却屡遭驳回。

摄政王虽未明言反对,但暗中扶持保守派,意图遏制女学之势。

一时间,朝堂之上,新旧之争愈演愈烈,而民间亦随之风起云涌。

江南书院内,黛玉每日清晨便至讲堂巡视,午后亲自批阅学生课业,晚间则召集诸位教习商议教学改革之事。

她深知,若要让女子真正立足于世,非靠一时之恩宠,而是需以实绩立身。

于是,她命人设立“实务学堂”

,教授医理、算术、农务、织造等实用之学,并选派优秀女学生前往地方衙门实习,协助文书、调解纠纷、主持乡约,务求让世人亲眼所见女子之能。

然而,阻力亦随之而来。

先是苏州一位士绅之女,在衙门实习时遭人调戏,羞愤之下投井身亡,此事一经传出,舆论哗然。

保守派趁机大做文章,称“女子入仕,败坏纲常”

,并指责江南书院“纵容女子抛头露面,伤风败俗”

更有御史弹劾黛玉“妄图颠覆礼法”

,请求朝廷彻查书院所行之事。

黛玉闻讯,面色不变,却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一人坐于书房,久久不语。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