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比之弦误顾曲的美周郎也不湟多让。
他也是曹家魔下最重要的谋土,究竟重要到何种程度,放眼三国,也许只有诸葛亮之於刘备可比。
刘备无诸葛,无以白手起家,与曹孙鼎足三分,曹家无荀或,亦不復为北方之雄。
最难能可贵的是,荀或不但谋略绝世,品行更是高尚,当“兴復汉室”
变成不怀好意的口號,当仁义道德成为华而不实的摆设时,只有荀或还继续坚持著自己的理想。
他行走在鲜血与白骨之上,周旋於阴谋与杀伐之间,以济世弹乱、匡扶汉室为己任,
他的每一计每一策,从不以毁灭什么为目的,而是站在黎民的立场上。
这样的人,古今罕有!
“世子,家父有请。”
荀或的长子荀惲拱手拜道。
“还请荀公子前面带路。”
曹轩微笑著回道。
说起来眼前的这位荀大公子还是自己的便宜姑父呢,因为就在去年,曹操把自己的三女安阳许配给了他,只是曹安阳年龄幼小,还未成婚罢了。
跟隨著荀惲的步伐,几人兜兜转转,来到了后院一处隱秘的地方。
“这是何处啊?”
典满紧张的问道。
荀惲连忙解释道:“典將军莫要误会,这是家父的书房,因家父喜静,便把书房设在了此处。”
“无妨,阿满,你在外面等候就好,我去见一下令君。”
曹轩笑著吩咐道。
“诺,世子—”
曹轩来到荀或的书房门口,深吸了一口气,缓缓推开门。
雕木门推开的瞬间,一股墨香便扑面而来。
抬头望去,荀或的书房极其简洁,除了一排书架,別无它物,而书架上则摆满了书,
不仅有《周礼》《孟子》这些典籍,还有半排农书。
“世子来了。”
荀或从案前抬起头来,微笑著说道。
“令君在修补农书?”
曹轩好奇的问道。
荀或搁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道:“去年淮南报旱,老夫发现当地百姓用竹筒引山泉灌溉,便想补全《胜之书》里的井灌法。”
曹轩望著桌案上那套被翻得卷边的《汉书·食货志》,想起曹操曾说过,荀或每次草擬政令,必引《周礼》为据,却又总能在字里行间藏著对百姓的体恤。
曹轩拱手拜道:“先生此举,才是真正的名士所为,轩佩服。”
“让世子见笑了,其实比起军机谋略,或许老夫更该去当司农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