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安排好传送阵的事,张承道就拉着徐温专门和他讲起了有关白石仙道大学的事。
因为刚开始招收的学生都是从考中举人的里面招,所以生源其实非常有限。
毕竟按照惯例,乡试是每三年才考一次。
而且秦晋两地人少,还比不得萧国和楚国两成大小,每次乡试,全国各地加起来能有个两三百人就不错了,还要再去掉一批参加殿试、入朝为官的。
这这些人中,还会有许多并不愿意修仙的??
这么说或许有些奇怪,但“修仙”
这个词对许多人来说,还是太陌生了。
这个世界的人对“仙”
并没有什么概念,而“修仙”
意味着什么,就更没有概念了。
什么长生不老,什么元婴大乘,其实都是现代各种小说赋予的概念,对于幻想文学尚处于贫瘠阶段的社会,“神仙”
是什么,“修仙”
又是什么,大多数人其实根本无法理解,乃至认为只是比武道武者更厉害一点罢了。
所以,相比起什么“白石仙道大学”
这种完全陌生的体系,更多人还是愿意在已经熟知和验证过可行性的传统科举里竞争,大约只有最早接触了一点所谓的仙道的朝廷官员家族里出身的子弟,和实在囊中羞涩,很难负担继续科
举的费用和学费的群体,才会尝试这所学校。
而这样的群体,加起来就更少了。
并且张承道也不打算来者不拒,而是明确要求,就算是招生,也需要一个简单的考试。
自然,考的既不是之乎者也,也不是像白石仙宗的仙缘大会那样的试炼大阵,而是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
“应用题”
在这个时代还有个名字,叫“策论”
。
这二者当然并不完全等同,只是相似,都是考察一些针对现实问题的回答,即,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过,策论都是殿试才会出的考题,而且既然叫“策论”
,肯定是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根据考题破题、引经据典,然后再提出一套虽然不一定可行但乍一看一定能说得过去的解决方案,最终完成一篇文章。
但张承道可没兴趣看文章,所以白石仙道大学的入学考试不仅只有三道“应用题”
,而且还在题目之后明确提示了每道题作答的字数不可超过1000字。
这个字数是绝对不可能写一篇策论的??简略版的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