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当是马氏攻汉中一线,袁尚攻曹操,孙权一线。
只要消灭掉张鲁、曹操、孙权,则余下诸侯为刘表和刘璋,二人一个年迈一个暗弱,又都是刘氏宗族,所以只要到时威逼利诱,许以富贵,则可和平统一!
灭张鲁此时正是好时机,听闻袁尚大将赵云率军,借道汉中,正好联合马氏一族内外夹攻,自然可以拿下汉中之地!
此乃假途灭虢之计策也!
拿下汉中则,凉州之兵和袁氏之兵皆可从汉中入荆州,共同防守荆襄之地。
曹孙联军必退!
待天时而动,袁尚可集结五州大军,联合马氏两州之兵,夹攻曹操,其兵不下百万,曹操莫能当之!
必败!
随后联合荆州之兵,西线和南线双线渡过长江天堑,则江东之地,必为袁尚所得!
随后安抚马氏,诏安刘表与刘璋,则天下可定矣!
司马懿闻言后,不禁汗颜!
诸葛亮的谋划竟然比自己还高!
诸葛亮第一个高明的点,在于分化敌人:袁尚必须通过战争消灭的敌人其实只有三个,曹操,孙权和张鲁!
刘表和刘璋因为是汉室宗亲,只要袁尚能占据绝对优势,二刘势必俯首称臣,再回汉室。
这么一来,清晰明确的针对了三个敌人。
哪些人该拉拢,哪些人该消灭,也更为清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第二个高明的点,诸葛亮的计谋更为深远,司马懿只想到了借道汉中入荆州之策,但是诸葛亮干脆想到了假途灭虢之计!
拿下汉中,再助荆襄,岂不是得利更大,局面更稳?后来诸葛亮还补充司马懿,如果只是借道汉中支援荆州,荆州未必守得住!
因为只是如此的话,支援力度不够,加上蔡瑁乃是刚愎自用的蠢材,荆州在曹孙两军,东线和北线的夹攻下,以及徐庶和庞统等谋士的算计下,势必不能守到最后!
既然荆州会失去,为何不入袁尚之手呢?!
第三个高明的点,就是识人之明,诸葛亮显然比司马懿,甚至比袁尚更了解蔡瑁!
把他会拒绝袁尚的支援都预判在内了!
经过这几番的沟通,司马懿要替袁尚问出那个最重要的问题了,就是诸葛亮是否愿意投靠辅佐袁尚?司马懿其实自己内心也不清楚袁尚到底是匡扶汉室的还是将来有心自立称帝的!
但以他自己的预感,他认为袁尚恐怕还是将来要称帝的,因为袁尚从不在任何场所提及汉室和天子,从来都是以天下和苍生为考虑。
所以感觉袁尚对汉天子并无仰慕和效忠。
不过听到诸葛亮倒是把匡扶汉室挂在嘴上,于是他想替袁尚问一下,诸葛亮是如何看待将来袁尚是否称帝的。
如果诸葛亮反对袁尚称帝,则势必不会出仕扶助袁尚了。
:()吞噬天下之权谋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