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2章 奏疏(第1页)

近日薛崇训见到了杜暹的两份奏疏,第一份是描述武功县制造的大炮实战效果,在营州之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缺点是机动运输不便以及材料不佳,前后只使用了两次就报废了。

这份奏疏到达长安后毫无声息,大臣们基本不关心,就像一粒小石子投进了太液池中完全激不起浪子。

但薛崇训个人却很重视,正如杜暹在奏章上所言,若是没有武功炮那种完全超越东夷兵的武器,打下营州绝不能那般容易、付出的代价也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朝廷里的官僚们并不这么认为,他们用大义、谋略、兵制等一番大道理来总结营州之战的胜利。

晋朝建立后,因为薛崇训的个人好恶,在对外政策上几乎与前唐背道而驰,完全废除了和亲等稳定局面的外交手段,转而谋求以军事优势为基础的国策。

薛崇训认为要维持这种“霸道”

策略,需要保持武力的代差,而维持武器的领先相比在兵制、吏治上的复杂治理要简单得多,这也是他那么重视几门炮的原因。

依照杜暹的信息,薛崇训做了两件事,先是将武功县研制生产铁炮的作坊、校场以及兵卒工匠等全数编入北衙体系,建立与甲坊署衙门平行的“神机署”

,专门研制新式武器,隶属北衙禁军总部。

此时薛崇训已掌握天下至高权力,办起事来就容易得多,这样一件事只不过在温室殿的一间书房里就轻描淡写地安排了。

负责具体的是宦官杨思勖,薛崇训先授权让杨思勖全权张罗此事,然后描述自己的设想:“继续收罗有才能的人,将以往奖赏铸炮有功者的法子用法令固定下来,形成赏罚规矩。

前期四门大炮在营州不堪使用而报废,应该是冶铁及铸造上工艺不够,提高奖励规格,无论是官吏还是工匠在技术上有突破便不吝重赏……”

眼前这个又黑又瘦的宦官认真地倾听和揣摩着皇帝的心思,他将会把这些零星的信息综合起来办到自己的差事。

汉人讲究悟性和举一反三,就像官吏们想要工匠做出什么东西来,只需要大致描述便能达成效果。

除了这事儿,薛崇训还专门在批复营州的奏章上下旨:销毁废炮,勿落入他族之手。

薛崇训最近取消临朝的时候越来越多,看起来有怠政之嫌,其实他每天都会接见一些人不动声息地处理正事。

就像今天早上在含元殿的大朝他又没去,当时有许多外藩使节要朝拜皇帝,后来太平公主在宣政殿临朝听政代薛崇训接受了各国的朝贺,又在麟德殿设国宴,热闹非常……

导致很多第一回来长安的外藩人只对太平公主有印象,对皇帝反而没啥概念,连见都没见过。

有的人还寻思中原又回到了武则天以来的女人执政的局面。

但真正朝里的人心里却清楚得很,中原王朝不会再出现第二任女皇。

杜暹的第一份奏章悄无声息,但第二次上书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他按照以前未出国门时和皇帝私下议定的东北边略,攻占营州之后上书提议在河北修复长城,以工事巩固俞关(山海关)内的地盘,保障晋朝东部半壁江山的防线。

这事儿在长安立刻招来了沸沸的反对声,已在意料之中。

朝臣们反对的原因很简单:花费太多。

唐朝不修长城而四方来朝成为了大伙引用的例子,并有一些人引经据典用大道理上书劝谏,保有社稷的根本在于施仁政得人心、整吏治修武备,而不在于长城。

雪片般的奏疏中无意中显露出了对唐朝的肯定态度,这直接导致了薛崇训产生下旨着手修编《唐史》的想法。

因为而今的历史已变成了“唐以强亡”

,上层的问题导致了改朝换代,不像原来的历史上唐朝糜烂到极点之后才衰亡,以至于一些隐藏问题没有暴露出来。

热门小说推荐
第一兵王

第一兵王

一代兵王,为替兄弟复仇越境入狱,五年后回归都市大哥做了上门女婿,被连连欺辱!自己因为入狱的身份,被所有人鄙夷!却不想自己的亲生父母竟然是赫赫有名的京都豪门太子...

封神战婿

封神战婿

他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他有绝世无双的战力和医术,但为报恩,褪去荣耀,忍辱五年,却发现自己报错了恩情黄泉一怒,伏尸百万黄泉出征,寸草不生!看他如何挽回真爱的芳心,纵横都市...

重生之洪荒圣人

重生之洪荒圣人

一个山村的少年,意外的重生,使他回到了洪荒时期。他是盘古的兄弟,却又成为了女娲的师弟。圣人与他为敌,那接引准提更是被他用混沌剑劈死了。四处树敌的他将如何面...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