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资政殿中烛火摇曳,众宰相的争论在肃穆的氛围中徐徐展开。
司马光面色苍白却目光炯炯,手持笏板立于殿中,声音虽因久病而略显嘶哑,却字字铿锵。
“太皇太后,臣伏见陛下自登基以来,宵衣旰食,以安社稷、忧黎元为念。”
“然治国如医疾,必先究其病源,攻其要害。
今观天下财用匮乏,民力疲敝,其根源皆在于穷兵黩武...”
章越闻言,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司马君实此言,仍是那套“变法因财匮,财匮因战事“的老调。
司马光继续道:“兵者,国之凶器也。
人不得已而用之,只为除暴安乱。
自天宝以降,藩镇割据,五代更迭,九州板荡,生灵涂炭二百余载。
此皆因唐室好大喜功,轻启边衅所致。”
说到这里,他目光如电,扫过殿中众臣道:“先帝继统之后材雄气英,以幽、蓟、云、朔于契丹,灵武、河西于党项,交趾、日南于李氏为因,不得不张置官吏,收籍赋役,以本朝比于汉、唐之境,犹有未全,深用为耻,遂慨然有征伐、开拓之志,甚至降下遗诏。”
司马光说到这里,帘后高太后及新君都不约而同地看了章越一眼,其余宰执虽未看向章越,但也知道司马光所指是什么。
司马光的长篇大论,恰似其《资治通鉴》的笔法,绵密周详却暗藏锋芒。
他先将先帝的宏图伟业轻轻带过,继而话锋陡转。
天子留给章越的遗命是什么,是灭党项收幽燕,续变法。
这也是托付顾命所来。
司马光就将这些全部否定。
如果全部否定,那么章越也没有上位的所来了。
“于是就有些边鄙武夫,窥伺小利,敢肆大言,只知邀功,不顾国家之患,大言不惭,自比作为卫青、霍去病。”
“而那些白面书生,便披文按图,玩习陈迹,不知合变,竞献奇策,自谓张良陈平复生。”
“更有聚敛之臣,捃拾财利,剖析秋毫,以供军费,专务市恩,不恤残民,各陈遗利,竟以计研桑弘羊之祸国殃民之士为楷模!”
说到这里司马光话锋一转道:“这些人先后相与误惑先帝,而自求荣位!”
这番话说得殿中气氛为之一肃。
司马光将新党众人比作误国之辈,字字如刀。
没有卫青霍去病的本事,去揽这活。
读了几年书,就敢自比张良陈平。
还有些人居然捧起计研桑弘羊这样祸国殃民之士,为大臣的典范。
最后为了一己之私,而误了整个国家。
司马光、抨击了一番新法后,最后则道:“伏愿陛下断自圣志,凡王安石等所立新法,果能胜于旧者则存之,其余臣民以为不如旧法之便者,痛加厘革。”
众宰相们都诧异地看向司马光,原来说是一切裁革,但现在也说善则留之,不善则改之。
“伏惟皇帝陛下肇承基绪,太皇太后同听庶政,戒边吏,毋得妄出侵掠,则俾华夷两安。”
“与契丹修好,秉常纳贡,乾德拜章,息征伐开拓之议!
稍让闲地与党项,既休息安民,也可示本朝天子怀柔四夷之德!”
“若凡百措置,率由旧章,但使政事悉如熙宁之初,则民物熙熙,海内太平,更无余事矣!”
章越听了心道,还道司马光稍稍改变自己观点,但最后还是恢复至熙宁初那一套。
司马光之言颇能打动人,吕公着等众相听他言语恳切,也是默默叹息。
……
殿议毕,众相鱼贯而出。
张茂则手持拂尘立于丹墀,尖声道:“诸公且回,特进章公留身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