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4050(第39页)

太多的巧合凑在一处,也许就不是巧合了。

有团疑云悄无声息地在他心里聚拢来。

不觉走到到衙门,恍恍惚惚走到内堂,可巧周大人也在。

那周大人一见他便开口笑道:“听说小姚大人从姜家搬到庆丰街上去住了,我还当要收拾收拾,这两日不得空到衙门里来呢,怎么今日就急匆匆的来了?那房子可都收拾好了?”

时修一转神思,点着头跨进门槛,“周大人的消息倒灵通,连这种小事都知道。”

那周大人笑着摇手,“我也是听说。”

“周大人的耳报神这样灵,那可否听说过三年前姜家失火之事?”

周大人笑脸一僵,微张着的嘴被胡子盖住,顺便也掩住了一点惊讶。

他马上又笑起来,“听说过,这怎么会没听说,好些人都知道,好在损失得少,不过是烧了间堆杂物的屋子,他们姜家那样有钱,想必烧点使不上的东西也不会在乎。”

时修在堂中慢慢踱步,心下盘算,此刻姜辛的船大约是启程了,试探试探也不要紧,便道:“这场火起了两月,姜家五小姐就跳井死了,大人难道没想过这两桩事之间,有没有什么牵连?”

“会有什么牵连?”

他一下坐正了,一脸求知若渴的表情,那神情夸张得几乎是心虚。

时修冷眼看着,心下了然,这老泥鳅是心内清楚,面上糊涂。

他只觉可悲可叹,江都有个鲁大人,泰兴有个周大人,这歪风邪气也不会单在扬州吹着,恐怕江山社稷,到处都是烂疮。

第50章你关门做什么?

按说时修打量着周大人那副求知若渴的神情,笃定他一定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他反而不说了,只笑着摇头,“我要是知道,就不会来请教周大人了。

我就是觉得有些蹊跷。”

周大人陡地松缓了坐姿,翘起腿来,“兴许吧,不过那场火并没有伤着人,也没有烧着什么值钱的东西,所以姜家没来报官,我们也不好过问。”

“凭大人和姜老爷私下的交情,也没问问?”

周大人交扣着两手,淡淡一笑,“听说是下人粗心。”

时修笑着点头,这时库吏进来回禀,说是姜家赈灾的粮食已全部送了来,周大人起身道少陪,跟着到库房里收点粮食。

时修闲来无事,便转去值房内看修缮堤口的账目。

这厢翘着腿在案后闲翻了几篇,瞅一眼那低着头在对过案上打算盘的文吏,忽地和他攀谈,“才刚听说姜家的粮食都送来了,库里可有银子结给他们?”

那文吏笑道:“库里的银子都先紧着修缮这两处堤口用,大人和姜家说好了的,等上头派的银子到了,年底再结给他们,他们家倒不急的。”

“不知一石米给他们多少钱?”

文吏另拣了本账册翻寻,“是四钱银子。”

时修诧异道:“如今市面上一石糙米的价钱好像也不止四钱银子吧?”

“按咱们扬州的行市,差不多糙米是四钱五,精米是五钱三,姜家给衙门的赈灾粮一向是糙米精米各半。”

“那也是十分低廉。

如此算来,倒比等着朝廷拨粮救济要划算。”

“正是,要不怎么说姜老爷是大善人呢。”

时修呵呵陪笑几声,只觉这称号相当讽刺,在他看来,惯行小恶之人,绝不会有大善,就是善也不过是伪善,朝廷中有所谓大奸似忠之人,市井中恐怕也逃不过有大恶似善之辈。

他搁下修缮堤口的账册,笑道:“姜家怎么有那么些粮食来做善事?”

“小姚大人有所不知,姜家原是靠粮米的生意发的家,在泰兴有许多田产,后来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杂,好些买卖可比粮米生意来钱快,就譬如现今他们家和西洋做的丝绸瓷器香料等买卖,一船往来间,就能赚近十万的银子。

眼下又要到山西开冶铁场,所以放在粮米上的精力自然就少了,索性拿来做人情,行市涨的时候,他们家的米行也不过应个景略涨一涨,免得乱了市;倘或遇上这样的灾年,便把粮食卖给衙门,只求个不折本就成了。”

“这倒也是,人的精力都有限,顾得了这头,就全不了那头——”

时修笑着扣起双手,“他们家有多少地?”

“单是本县芙蓉庄那一带,约莫就有良田五十顷,还不算别处呢。”

那文吏说着,向时修心照不宣地笑笑,“如今还算少了,姜家良田最多时,高达千顷,一年一年投献下来,让出去有一半。”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