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母后当记首功。”
郑太后面色好看了不少:“哀家不是争这份功劳。
哀家是为了皇上考虑着想。
哀家是太后,尊贵已极,要这功劳做什么。
哀家盼着大梁朝堂平安,百姓安居乐业,盼着皇上能成为一代明君,不被权臣左右。”
不管如何,亲娘总是为了儿子着想。
就不必计较这番话里有多少公心,又有多少私心了。
太康帝从善如流地点头:“母后说的话,朕都记在心里。”
郑太后这才满意地笑了起来。
说完正事,太康帝随口问道:“母后不是打算接南阳郡主进宫吗?怎么不见她身影。”
昨晚被赵公公灌足了迷汤的郑太后,提起此事也不恼了:“小姑娘舍不得离家,也是难免,暂且随她吧!
等过个一两年,哀家再打发人去南阳郡接她进宫。”
太康帝点点头。
南阳王在世时,母子两个都很忌惮这位文武双全声望聚隆的实权藩王。
派左真去执掌南阳军,是王丞相的主意,也深合太康帝的心意。
南阳王一死,南阳王府就剩一个十岁的姜韶华,还有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卢郡马。
于太康帝而言,这个心腹大患已经去了大半。
能接姜韶华进宫最好,她不愿来要留在南阳郡,也不是什么大事。
说完正事,郑太后笑道:“皇上今日留下用午膳吧!
哀家打发人去上书房,将太子叫过来。
还有宝华她们,也一并过来,人多热闹。”
太康帝欣然应了。
……太康帝龙体虚弱子嗣不丰,膝下两子一女。
长女姜宝华是纪皇后嫡出,今年十四岁。
太子姜颂是李贵妃所出,今年十三岁。
还有一个两岁的小皇子,是范贵人所出。
纪皇后三年前一场重病去世,郑太后亲自教养宝华公主,又接了东平县主和淮阳县主进宫陪伴宝华公主。
至于太子,五岁就进上书房读书,身边有四个年龄相若的伴读。
一个是安国公嫡子,郑太后嫡亲的侄孙,十二岁的小公爷郑宸。
一个是王丞相幼子,十三岁的王瑾王四公子。
另有一个,是李贵妃侄儿太子嫡亲的表哥,叫李博元,今年十四岁。
最后一个,是高凉王世子姜颐。
高凉王就是当年被烧坏了脑子的三皇子,太康帝登基后,册封三皇子做了高凉王。
封地高凉郡远在大梁南端,离京城数千里之遥。
高凉王痴痴傻傻的,治理不了藩地,一家三口一直留在京城。
这位高凉王世子,比太子小了一岁,四岁起就进上书房陪太子一同读书。
郑太后打发人去上书房传口谕,很快,一群衣衫华贵相貌姣好的少年男女联袂而来。
郑太后目光一扫,有些惊诧:“子羡怎么没来?”
:()度韶华
...
...
...
传闻名门之家华氏有个貌丑口吃的五小姐,爹不疼娘不爱,这还不算,偏偏家族为她指婚的对象还是个渣男,大婚当日,新郎逃婚和三线女明星滚床单弄的满城皆知。本该遭人嘲笑的她,婚宴上玉手一指,给自己抓了个临时替补,完美逆袭。世人这才惊讶,原来五小姐不仅相貌倾城,而且妙语连珠,天资聪慧。隐匿多年,锋芒毕露,天才降世亮瞎世人眼。只是万万没想到,临时替补的新郎竟是个大麻烦。从此华笙夜夜被欺负,某人终于忍无可忍大骂江流,你个王八蛋,说好了是形婚的?江总一脸无辜回道,没错啊,我一直在身体力行的维持这段婚姻,简称行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