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3章平凡的一天
1364年六月,自朱元璋剿灭陈友谅旧部后,就一直没有出去征战,而是默默的屯田安民。
这一天朱元璋难得的空闲,就在后院里叫儿子们过来,等朱标跟宋濂请假过来时就见老朱坐在凳子上拿着《中庸》在看,一旁的兄弟们都像是鹌鹑一样战战兢兢的站在一旁。
朱标一笑,就走到朱元璋左侧弯腰行礼:“儿臣拜见父王,今日父王心情不错啊!”
“标儿来了,咱今天难得清闲,一些琐事就推给李善长他们去做了!
“看来父王是要考考儿子们了?”
“哈哈哈,对,读书是很重要的,咱小时候学不起,咱这些年就是打仗都请先生教咱读书,
朱标对着老朱一拱手,然后便规矩的退到众弟弟的最左边。
他知道老朱这话不是骗人的,一般人都知道朱元璋出身草根,家境贫寒,放过牛羊,当过和尚,也曾经乞讨,后来通过农民起义建立明朝,但对他酷爱读书却知之甚少。
事实上,他小时候上过数月私塾,“既就学,聪明过人”
,但终因缺钱辍学,只得去给地主放牛羊。
父母双亡后,乞讨流浪淮西。
淮西的游历,使朱元璋眼界大开,17岁重返寺院,“始知立志勤学”
,跟几个老和尚学习佛经。
由于根底浅,基础差,有些书读不懂,或不全懂,他就虚心求教,向有学问的人请教。
参加农民起义后,李善长、冯国用、陶安、夏煜、朱升、朱潇、刘基等一批儒士前来投奔,他们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帮他分析形势,出谋划策,使朱元璋进一步领悟到读书的重要性。
于是,他更加奋学习,“时乃寻儒问道”
。
每到一处,就设法招揽儒士,留置幕府,朝夕相处,讲经论史。
同时,“令有司访求古书籍,藏之秘府”
。
每天早起晚睡,挤时间阅读。
登基后,还特在京师奉天门东边设文渊阁,“尽贮古今载籍,置大学士员”
。
他处理完公务,常抽空去那里,“命鸿儒进经史,自批阅,终日忘倦”
他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他有绝世无双的战力和医术,但为报恩,褪去荣耀,忍辱五年,却发现自己报错了恩情黄泉一怒,伏尸百万黄泉出征,寸草不生!看他如何挽回真爱的芳心,纵横都市...
实习医生叶倾城被父母逼婚嫁给老男人,急诊偶遇缝合的傅时遇。他沉稳温柔,因双腿有疾被退婚,担心奶奶伤心,急寻一位合约妻子,叶倾城勇敢说她可以。闪婚后,看似郁郁寡欢的傅先生实则是位宠妻达人。发烧摔倒时,助理傅先生,我抱吧。傅时遇我抱。被病人骚扰时,助理傅先生,做点什么吗?傅时遇黑巷伺候。被暗恋学长示好时,助理傅先生,你不将叶小姐结婚的消息告诉他吗?傅时遇我不阻止她奔向更好的人,因为她值得。叶倾城大叔,可我喜欢得人是你。双向奔赴双向救赎的先婚后爱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