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整个工城大工,有匠户约十万人。
且不说建城之事,就这十万户的开支,都是天文数字!”
“另外,还有各种原料的采买。”
朱标闻言,心中更气。
他心里清楚,这些冠冕堂皇的说辞背后,定然有许多的上下其手。
大明工城这个概念最开始就是曹国公李景隆提出来的,集合匠户,为国打造国之重器,乃至各种手工制品,用来卖给那些取得了各种边贸专卖权的商人。
铜器银器金器漆器,造纸印刷书籍,乃至织造染色等等。
李景隆管着这些事的时候,用的是匠人管匠人,每个月只是对账,虽没有太多进项,但尽量做到了收支平衡。
可刚把权柄交给工部,就闹出了饥荒,闹出了缺口!
钱呢?
荒唐!
右都御史汤友恭上前一步,“太子爷,臣有话说!”
“说!”
朱标揉着太阳穴,真是开年就不顺。
汤友恭大声道,“曹国公当初执意修建工城,用以包罗匠户,臣当时就是反对的!”
“自古以来,朝廷都不与民争利!”
“所谓制造牟利之事,乃是商道。
商,乃顺其自然之道也,行无为之治!
朝廷不能过多的干涉。”
“按照曹国公的想法,朝廷建设工城,其一损的是民间商人乃至百姓的利益。
其二,朝廷连年大笔的金银用在这个上头,而回馈的才有多少?”
“其三,重工商而轻教化,实乃国之大忌!”
说到此处,他略微停顿片刻,“据臣所知,从建工城开始,朝廷投入已不下百万,这些钱若是用在修官学,修水利之事上,会造福多少百姓呀?”
朱标的额头,微微跳动。
这更是屁话!
京师之中那十万的匠户,本来就是专门给皇家给京师六部干活的。
按照当初李景隆的话说,工部和户部养着这些人,让这些人吃不饱也饿不死。
皇家的东西他们不敢怠慢,可造出的其他东西,十成之中能有五成合格就是烧高香了。
不如给他们薪饷,让他们优制多得。
工城的建设暂时看是朝廷投入不少,可将来五年时间之后,就足以养活这些匠户,而不让朝廷出一分钱。
另外火器乃至火药兵械,更是国之重器,每年浪费的钱加起来,都足够抹平建城的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