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一年7月19日,敌军动代号m2的作战行动,对我577号阵地实施进攻。
577号阵地是L山前线那拉地区位置最靠前的阵地,其中6号哨位又是577号阵地位置最突出的哨位,所以,6号哨位成为了敌军的要攻击目标。
哨位是两山轮战期间的一种特有防御工事。
由于当地的熔岩地貌特点,使得我军无法在高地上构筑堑壕、交通壕这样的防御阵地,只能依托高地上原有的天然岩洞、石缝进行加固形成坑道,并布置火力点,每个哨位仅能容纳2至5名战士,各个哨位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交替掩护进行防御。
当时负责6号哨位防御的是6连2排4班的5名战士,于大龙就在其中。
19日凌晨5点,敌军对6号哨位集中进行了炮击。
于大龙当时主要负责在哨位上观察敌军动向,其余人员进入坑道避炮。
此时这5名战士还不知道,他们面前的敌军兵力多达两个营和一个加强连,人数约1人左右。
不久后敌军炮火开始向577号阵地纵深延伸,意图阻止我援军向6号哨位增援,随后敌军步兵开始密密麻麻地涌向6号哨位。
所有战士进入各自的作战位置,并通过步谈机呼叫炮兵进行火力支援。
经过1分钟的激烈战斗,4班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
可还没等4班战士喘一口气,敌军的炮弹又如雨点般砸了过来。
由于此时4班战士还没来得及回到坑道,一炮弹在于大龙不远处爆炸,苗挺龙被多枚弹片击中,双眼失明,直接倒在了阵地上。
尽管在战斗中受了伤,但这次作战,我6号哨位战士有力打击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战后,于大龙被授予一等功,并被评为一等伤残军人。
“尽管在战斗中双目失明,但我毕竟活着回来了。”
退役后,于大龙第一件事就是看望在战斗中牺牲的同乡烈士孙小海的父母。
孙小海的妹妹孙晓梅被英雄于大龙战斗事迹所感动,毅然决定嫁给于大龙,用一生来照顾他。
这年中秋,在亲友的祝福声中,于大龙与孙晓美喜结连理。
此时的他们,才相识仅仅8个月。
当时,二人的婚房也非常简单,一把梳子,一面镜子,一张毯子,两张拼在一起的行军床,算是结婚的家当。
盲人,最适合的工作,就是盲人按摩,于大龙也选择了这条路。
后来在“刘家庄慈善总会”
的帮助下,于大龙就来到了位于刘家庄的“燕京中医药学大学”
附属医院推拿中专班学习。
进了这所培训学校,于大龙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用最短的时间掌握盲文。
这可难坏了于大龙,原因很简单,当兵多年的他,手上都是厚厚的老茧,摸在盲文上面,是一点儿感觉也没有。
怎么办?于大龙就想了个笨办法,他蹲下身子,在坚硬的水泥路上反复摩擦自己的手指头,直到老茧全部掉落,重新长出嫩肉。
短短2年时间,于大龙便凭借过人的意志,攻下了23门课程、近4万字的医学教材,成功拿到了中专毕业证。
毕业后,于大龙回到家乡,在“刘家庄慈善总会”
的大力帮助下开了一家推拿按摩门诊店。
刚开门诊的时候,于大龙没有名气,也没有生意,他就免费为大家治疗,而且一免费就是一年多。
这期间,他几乎没有收入,就是靠着妻子孙晓梅微薄的收入和“刘家庄慈善总会”
的资助补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