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军草粮饷虽足,却不够久战。
器械虽丰,却不足扣关。
依下官之见,破关万万不能!”
黄师宓读罢大喜,便急匆匆地去见阿侬。
阿侬读了字条,心犹不安,道:“丞相,还需再探几个时日!”
黄师宓得令,又是待到夜深,提笔写道:本相拜候张丞相,因宋军势大,太后日夜操心,烦请再报军情,他日必有重谢。
写罢,又绑了弓箭,射到关外。
又过两日,关下射来一箭,上书:请太后、黄相安心,狄元帅初到广南,人地两生,只求保全宾州,不再失地,便已是大功。
吾见其夜夜笙竹,以酒为乐,麾下将士莫不如此,打造器械物资,更是提也不提。
扣关之事,想必要待年后徐徐图之。
黄师宓得了消息,便又急急向太后禀报。
阿侬见了字条,这才有些安心下来,道:“传我将令,大军明日开拔,班师折回邕州,以待来年再战!”
她又嘱咐黄师宓道:“昆仑关上还需你多派心腹在此,让宋军内细每日报军情上来,若闻宋军异动,速速报往邕州!”
话音未落,忽闻关外有人报来:“启禀太后,几位王爷已率兵回关,正在门外候着!”
阿侬大笑:“来得正是时候。
恰好能与哀家一同回邕州!”
黄师宓见阿侬高兴,道:“太后,这几日微臣日思夜想,总想这狄青非等闲之辈。
保不准他趁着年期,关上守备虚弱,趁机扣关。
昆仑关虽然依仗天险,但为保万无一失,微臣自请,留守昆仑!”
阿侬道:“你身为丞相,理当随哀家回邕州,共庆大典!”
黄师宓道:“太后,共庆大典之事,微臣不能不能亲自前往,实属遗憾。
只是如今天下未定,大宋强敌在前,交趾又有虎狼在后,正是危急存亡之秋。
微臣不敢大意,倘若昆仑关有失,则万事休矣。
况那宋军中的奸细,唯有与微臣相熟,若是换作他人替代微臣,恐怕那细作不会轻信。
共庆大典之事,容他日天下安定,微臣必定阙前拜贺!”
阿侬闻言,甚是感动,问道:“黄丞相日夜忧虑国事,忠心可嘉。
不知丞相要什么赏赐?”
黄师宓道:“微臣为国尽忠,哪敢要什么赏赐?唯请太后,待年后击破狄青所部,昆仑关忧患尽除,将穆桂英赏赐于微臣。”
“哦?”
阿侬一惊,道,“你要那个女人?”
黄师宓切齿道:“微臣与穆桂英有些恩怨未了,还请太后将她交给微臣处置。”
阿侬点点头,道:“也罢!
原本哀家在除夕之夜,想要将她煮了,做成肉羹,分给诸将享用。
既然丞相开口了,那哀家便暂时留她一条性命。
只是还请丞相多忍耐几日,这穆桂英还是要让哀家带回邕州,示于南国天下,以振士气。”
黄师宓岂有不从之理,拜谢道:“谨遵太后懿旨!”
阿侬把昆仑关的兵符交给了黄师宓,便转身出了城楼,去迎接她的几个儿子。
次日,母子几人并辔同行,后面跟着得胜之师,押着穆桂英、杨八姐等一干宋军俘虏,三声炮响毕,开了昆仑关的后门,浩浩荡荡向着邕州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