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再说一遍?”
沈回睨他一眼,神色淡淡。
沈来缩回脖子,“我是庸医。”
看大夫自然是不会看大夫,沈回自己知道,压根不是睡不着,只是犯相思。
而且,就算真有病,这段时间也没空看大夫的。
铺子里上新了吃食,忙得很。
两口铁锅拿了回来,凌星当即扩张小吃种类。
双耳铁锅炸油条,一根油汪汪,外酥里软的大油条卖三文钱。
平底大铁锅一半做锅贴,一半做生煎包。
两样都是底部酥脆油香,内馅咸香,鲜嫩多汁。
出锅时撒一些芝麻,更添风味。
锅贴皮薄,吃起来肉味更足。
生煎包的皮厚些,但发酵过的面团蓬松暄软,肉汁浸透包子内皮,十分入味,也更压饿。
两者即便是相同馅料,吃起来口感亦有所不同。
锅贴售卖是一文钱一个,生煎包是三文钱一个。
生煎贵在面皮用料上,馅料用的也比锅贴多。
因锅贴便宜,口感也好,买的人很多。
凌星新上的油条,锅贴,生煎包,做法上并不难。
加上发酵面团的方子已经公开,有心的人试着做几遍,就能学会。
不过因为需要用到铁锅,和大量的油,这个成本太高,暂时不会有吃食摊子做这些。
倒是有几家饭馆跟着学,更新了菜单。
卖的也不错,做的都是周围人的生意。
凌星还是从食客们那听到的,对此也没有说什么。
钱是赚不完的,他只要做好自己的生意就好。
凌记小吃铺很快就在糖水街站住了脚,铺子里生意好,不是没人有坏心思。
不过因之前许七和屠海来过的缘故,加上沈回也人高马大,一看就不好惹,有小心思的都只能压着,不敢真动手。
十一月二十一日,天晴,大吉。
沈家选了这里上梁,因有抛梁糕的习俗,意为高升,屋子里出将侯。
这是美好的愿景,图个吉利彩头,一直延续至今。
糕点普通老百姓抛不起,会用杂面饼子代替。
沈家则是起了大早做馒头,个头不大,小小的够两口吃的。
里面加了一些糖,有点甜味,就算是糕点了。
听说沈家上梁,抛梁糕,村子里上到七老八十,下到三岁小孩,能来的都来了。
十里八乡盖房子上梁的少之又少,毕竟没新人落户盖房,也没那么多人发家重新盖房。
抢抛梁糕的人越多,越吉利。
沈家也欢迎村民来抢。
凌星从灶屋探头,看到外面乌泱泱的人,怕被挤,又缩了回去。
沈来带着凌月还有小春小夏在外头,仰着头时刻盯着站在屋顶上的沈呈山。
他脚边有好几个大竹篓,里面全是做好的小馒头。
沈来摩拳擦掌,今天要成为抢到小馒头最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