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你这法子,又有何不同?”
朱允熥解释道:“孙儿所说的双主官制,要深入基层,一直到百户。”
这是后世的经验法宝,要建立在连队上,正好是百户这一层级。
老朱吃了一惊,道:“不可,军队作战,在令行禁止,权必归于一人。”
“上面有一个监军,打仗时都多有制约,但影响还在可控的范围内。”
“若是再深入下去,那便形成了双头指挥,士兵都不知道要听谁的命令了。”
朱允熥摇头道:“虽然是双主官,但各有分工,负责各不相同,并不会形成双头指挥。”
“其中一名主官,负责军队的日常管理,指挥,训练,士兵们听他指挥。”
“另一人,主要工作是监察将士们的思想动向,做纪律检查,以及军队的人事安排,将领任命前的考核等等。”
“这样就能很好的掌控军队。”
“千户以上,再设参谋,负责制定作战计划。”
“特别重要的事情,由几人集体决策而定。”
“若是军情紧急,则负责指挥的人,可以临机独断,事后再汇报。”
“因为有双主官,还有参谋等人集体决策,他们便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相互调动。”
“既能防止将领长时间领一军,形成专权,又不怕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的局面。”
他认真组织语言,将相关的方法,细细说了一遍。
老朱的眉头,先是紧皱,慢慢舒缓,渐渐便只剩满脸的震惊了。
“好!
好!
好!”
待到朱允熥说完之后,老朱赞不绝口。
“熥儿,如此巧妙的办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以老朱的眼光,自然看得出来,用他这个法子,不说一劳永逸的解决了武将专权,尾大不掉的问题,也相去不远了!
以后武将专权的隐患,可以降到最低。
那个负责监察将士思想动向,做纪律检查,参与人事安排的人,某种意义,就是常驻的“文官”
或“监军”
。
但在形式上又不是。
同属军方安排,又不会相互掣肘,且是常规,形成了定制。
武将的权力,因此而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这个办法,看似简单,实则太巧妙了。
若朱允熥不是他的孙子,而是某位大儒,恐怕老朱都要佩服当场行礼拜谢了。
自己也曾经为此苦思许久,却始终没有想出良策,如今,被他一席话轻松点破。
...
一代兵王,为替兄弟复仇越境入狱,五年后回归都市大哥做了上门女婿,被连连欺辱!自己因为入狱的身份,被所有人鄙夷!却不想自己的亲生父母竟然是赫赫有名的京都豪门太子...
...
...
...
本书又名被退婚后,我诗仙身份曝光了。李辰安穿越至宁国成了被赶出家门的弃子!这身世实在有些悲剧三岁启蒙至十一岁尚不能背下三字经,后学武三年依旧不得其门!文不成武不就遂放弃,再经商,三年又血本无归。他就是街坊们口中的傻子,偏偏还遇见了狗血的退婚。面对如此开局,李辰安淡然一笑吟诵了一首词,不料却进入了贵人的眼,于是遇见了一些奇特的人和事,就此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路。若是问我的理想,我真的只是想开个小酒馆赚点银子逍遥的过这一辈子。若是问我而今的成就其实都是他们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