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063章 1059圣人无情(第2页)

意味着那里的蒙古人造反,南方军队可渡海到三汊河口,然后坐内河船只去草原平叛!

赵匡桓看着地图,若有所思。

他又抬头环顾四周,远处是大片沼泽地,在不远的将来,那里似乎都变成了良田。

“河工水利,国之大事也。”

赵匡桓感慨道。

田调元笑道:“还得国库充裕,否则哪来的钱,在东北兴修水利?有明一朝,二百余年,除了兴修长广道之外,再无拨款治理辽河与辽泽。

因为这里偏远,有长广道连接交通即可,不需要耗费更多钱粮去治理。”

“确实,”

赵匡桓点头道,“明代若能拨款整治辽泽,恐怕鞑子都没那么容易起事。

唉,也不能这样说,明末东北烂透了,治好辽泽恐怕也不能压住鞑子兴起。”

回到辽国公府,赵匡桓把今天情况,全部讲给庞春来听。

庞春来依旧躺在院里晒太阳,望着头顶的树冠说:“能根治辽泽是好事,可安定东北,还得靠吏治。

吏治清明,则天下无事。

吏治败坏,则群盗蜂起。

年轻的时候,我不懂事,觉得一切都很正常。

我看不到辽东无数军户,日子过得连乞丐都不如。

也看不清辽东无数士卒,只不过是世袭武官的奴仆。”

“这样的军队,打不了仗的。

这样的百姓,反而去投奔鞑子。

大明就算把辽泽治好,多出来百万汉人,也不过是一群军奴而已,说不定他们自己就造反了。”

赵匡桓附和道:“老爷子说得是。”

庞春来说:“为君为官,都要往下看。

不能只抬头看天,妄图揣摩天意。

也不能俯视众生,把天下人都当做刍狗。

你得走下高台,站在平地上,融入芸芸众生,看百姓黎民想要什么。

这个道理,是辽东失陷以后,我在逃难路上想明白的。”

赵匡桓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话人人都会讲,真正做起来却难,”

庞春来敦敦教诲道,“你含着金钥匙长大,即便再怎么亲民,也不可能体会民间疾苦。

我跟你爹,却是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

贪官污吏,士绅豪强,盘剥压迫,百姓无立足之地。

伱今后登基,若有不同的想法,不要急急燥燥去做,也不要急着推行新政。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