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庆天十二年,祝灥大婚。
他一口气娶了三个女人,这也是夏朝惯例,选秀初期多择三位妃嫔,分别为中宫皇后,东西宫妃,谓之“三宫”
。
明媒正娶的自然是冯皇后,另外还有高妃和季妃。
搞笑的来了,冯皇后当时十三岁,初潮未至,还是实打实的小姑娘,完全没法圆房,季妃也是,十四岁,虽然成人,可彼时程丹若已经写完了《妇育指南》,大家都知道,这岁数身骨未成,不易生产。
唯一圆房的只有高妃,她十六岁。
不过,无论圆房的是几人,祝灥既然已经成亲,在古代就意味着成人。
天子亲政之事,不得不摆到了台面上。
程丹若政治生涯进入最危险的阶段。
她还可以拖,却拖不了多久,太后垂帘都不得不还政,何况她只是姨妈。
大婚后没几天,就有御史上奏,要求她还玺退政。
那么,程丹若是怎么应对的呢?
——稍等,别急着猜。
因为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事情。
日本入侵了朝鲜,朝鲜快要亡国了。
这事儿从春天就有迹象,可当时谁也没当回事,有人以为是道听途说,有人觉得与自家无关,还有人阴谋论,猜测是不是朝鲜和缅甸一样,其实想入侵国土。
万万没想到,仅仅几个月后,汉城没了,平壤丢了。
朝鲜使臣一波接一波赶到,恳请大夏出兵支援。
可巧了,大夏此时正处于微妙的博弈阶段。
祝灥想亲政。
杨党想赶程丹若下台。
张文华想上位。
程丹若想保住自己的地位。
不同的人,不同的立场,碰到了“是否出兵支援朝鲜”
的问题,注定就把复杂的问题更复杂化了。
我简单为大家捋一捋众人的立场。
少年天子祝灥兴趣很大,虽然还是没有话语权,却频频召见大臣,多年来头一回这么积极好学。
显而易见,青少年都喜欢刺激和新鲜,没有什么比战争更让人热血沸腾的了。
老师们很欣慰,但明确表示,战争并非儿戏,他只能听,暂时没有发言权。
以杨峤为首的杨党,主张偏向保守。
客观地说,朝鲜的表现惹人疑窦,日本一打过来就望风而逃,就算帮他们打走了侵略者,等到大夏撤兵,日本卷土重来,难保他们又故技重施,再次丢城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