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进入仲夏以来,北方的旱情愈发严峻,逃荒的难民成群结队逃往东边乞食。
商城县大门紧闭,衙役壮丁悉数上墙协防巡逻,全城许出不许进,只在数里外的官道上设置粥棚舒缓民怨。
县城下讨不到活路,几间粥棚的粮食也在日渐减少,流民们不得不啃树皮,吃木屑,煮野菜,乱七八糟的东西吃多了不消化,也无法排泄,无数难民因此肚胀而死。
近日,赵家庄外两里半多了几个施粥的棚子,据说是赵家族长心善,想为家中长辈行善积德。
只是这几个施粥的棚子令人疑惑不解,粥稠菜香不说,一天供应两顿,偶尔还能尝到半点酱油味。
虽然那若有若无的酱油味,就像滔滔江水里的一叶扁舟,但聊胜于无,对流民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福报”
。
不过有一点很奇怪,粥棚每日都有粮食发放,流民却不见赵家庄一人走出。
赵家人自己也很诧异,他们赵家哪里牌派粥放粮了?
派粥这种事一般是官府来做,纵使赵家自己做,也不会如此大肆放粮,不然吸引来数千流民就糟了。
眼看着几天来汇聚过来的流民渐膨胀到数千,赵家人有些坐不住,族长更是召唤全体族人、佃农上墙协防。
这几千人虽是面黄肌瘦的难民,但经过几日的“施粥”
调养,多多少少存了些气力。
赵家不知究竟是谁在施粥,但这粥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供应流民吃到秋播。
指望官府接济也很难,眼下各府都在围剿闯贼余孽,军粮十分吃紧,而商城县的行政班子几乎被一锅端,正是“大脑失调”
状态。
若是饥饿的流民被宵小之人鼓动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赵家族长当即派人去县城报信,希望县城能匀出一些兵马给赵家解围。
就在族长忧心忡忡之际,忽然瞧见远方的尽头踏出一群武装分子。
两百多人精神抖擞,威风凛凛,即使面对数千流民的人群也丝毫不怵,甚至有闲心解开粮袋,拿出干巴磕牙的窝窝头递给周边的流民。
“噢噢噢!”
流民们顿时发出一阵阵低呼声,纷纷伸手去拿,有时十只手搭在一个窝窝头上面。
若是有体格相对健壮的流民抢夺妇孺,便会被这些武装分子狠狠殴打。
随着武装人员抵达近前,赵家族长这才看清打头的是赵贵。
“快快开门!
我带着援兵回来了——这都是南边李老爷的家丁。”
赵贵嘴角翘得老高,身后两百多名家丁给他不惧数千流民的底气。
县兵溃败的消息早在县内传扬,但大家都不敢当真。
眼下看见赵贵与其他熟面孔返回,只觉得又怕又喜,怕的是与赵贵同行的乡勇没能回来,乞活贼击溃县兵,至此声威大振,喜的赵贵领来两百多军容严整的家丁。
甭管县城如何,赵家庄肯定是稳了。
本书又名被退婚后,我诗仙身份曝光了。李辰安穿越至宁国成了被赶出家门的弃子!这身世实在有些悲剧三岁启蒙至十一岁尚不能背下三字经,后学武三年依旧不得其门!文不成武不就遂放弃,再经商,三年又血本无归。他就是街坊们口中的傻子,偏偏还遇见了狗血的退婚。面对如此开局,李辰安淡然一笑吟诵了一首词,不料却进入了贵人的眼,于是遇见了一些奇特的人和事,就此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路。若是问我的理想,我真的只是想开个小酒馆赚点银子逍遥的过这一辈子。若是问我而今的成就其实都是他们逼的。...
堂堂仙界医尊,一朝沦为将军府的痴呆傻女,受尽白眼的摄政王妃!庶妹暗算,夫君鄙夷,漫雪纷飞下,堂嫂更是害她一尸三命!重生归来,她记忆全复,一双素手,医死人肉白骨。两袖轻挥,整个京城为之颤抖。誓要让欺她辱她之人,付出惨痛代价!传说,她嫁给摄政王,是她八辈子修来的福气,殊不知人间我玩腻了,休书一封,从此我们再无瓜葛,我走我的阳光道,你只能走独木桥,要是越线,休怪我不客气!摄政王赶紧扶着自家的娇妻乖,别闹,小心动了胎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