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钱庄和粮铺都准备好了吗?”
“禀君上,钱庄四个,主要位于郯、榆、东海、东阳四大城,粮铺一百三十七个,乡里占九十六个,流民聚集点二十七个,四城各开三个,随时可以开业。”
李昊点点头道:“从下月始,唐国货币正式使用纸币,士族百姓手中刀币,可在钱庄兑换成等值纸币,唐国境内不允许刀币流通。”
“唐国所有官员、士兵、劳工酬劳全部发放纸币,不再发放粮食。
若要粮食,可用纸币去各个粮铺购买。
唐国所有商品必须使用纸币结算,各国商队可在唐国任何一家钱庄兑换纸币。
粮食是硬通货,纸币挂钩粮食,兑率暂定一元钱一斤粮食。”
“钱庄开通存储业务,不限国籍任何人都能存钱,金子、刀币、粮食都可兑换等值纸币,年利率百分之五,一万元存一年,取钱时可获利五百元。”
唐国公告发布,顿时引起了巨大轰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流民团体,一个是各国商队。
相对于唐国本土百姓,早在退役士兵用退役文书兑换到三百斤粮食时,唐国已经有了基本公信力。
更别说建国以来,唐国百姓对国君的信赖和拥戴,纸币就像退役文书,他们毫不担心兑换问题。
唐国本地人的这种淡定,直接影响了流民的态度。
当看到大家都一样时,流民不安的情绪消除了不少。
当流民用纸币在粮铺成功买到粮食后,这种恐慌不安的情绪彻底没了。
反而,他们喜欢上了纸币。
酬劳所得粮食,动辄数百斤,不管距离远近,流民搬运都不方便。
不说安全问题,数百斤粮食运回去就是大问题。
如今有了纸币,他们只要在最近粮铺买粮食即可,省时省力还安全。
只此一事,流民对唐国就生出了一丝归属感。
各国商队刚开始抵触情绪很浓,不过如今不是买家市场,而是卖家市场,爱兑换不兑换,不兑换就是放弃唐国商品贸易。
所以,最后也不得不被迫接受。
但是用了纸币后,他们反而不习惯了实物交易,胸口揣着硬疙瘩,哪有揣着纸币舒坦。
事件发酵了一个月,如今各国商队进入唐国境内,第一件事就是到就近城池,把携带的金子兑换为等值纸币,然后拿着纸币赶往郯城。
事情一件接一件,纸币风波刚平息下来,唐国又传出了一个轰动消息,红薯亩产量七千斤,彻底燃爆了整个唐国。
唐国百姓、流民、各国商队,全都炸了。
别说流民和各国商队,就连唐国百姓也有很多人不知道红薯是什么玩意儿。
没让大家等太久,关于红薯的传言越来越多。
有人说亩产五千多斤,也有人说亩产八千多斤,反正亩产没下五千斤的。
关于红薯的来龙去脉,大家听的多了,也渐渐清晰起来。
基本意思就是国君李昊,立志两年内解决百姓吃饭问题,特意派人从海外买回了红薯种子,于城东开辟了五十亩试验田,鼓励大家移栽红薯。
当初私下移栽红薯苗的百姓,如今到了收获季节,稍微一统计,亩产居然全都超过了五千斤。
同一时间,唐国顺势发了公告,通知当初的三百名劳工百姓,一起前去试验田收粮。
同时也欢迎大家前去参观,农部将会统计红薯亩产量。
这件事情,李昊已不再参与,全部交给尹文主持就可以了。
事情的结果,再一次让大家目瞪口呆,特别是各大商队,早已目光火热的盯上了红薯。
此次试验田统计结果,红薯亩产平均在八千六百斤,当大家尝过红薯的味道时,人们顿时把红薯捧到了神坛。
李昊再一次被神化,这一次差点做实了他天神转世的身份。
如此美味,如此亩产量、如此香甜的食物,不应该是凡间之物,只能是神从天上带下来的,甚至连各国商队都相信了这个说法。
唐国下一条诏令,再次引起了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