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座铸铜作坊从西周初年开始生产,持续存在半个多世纪,直到大约周穆王时期才被废弃。
铸造作坊以北200米处,是周人高级贵族公墓区。
这些周人贵族墓虽然规格高,墓穴大,随葬品多,但都没有殉葬人,更没有用人献祭。
此外,这些周人墓葬都是头朝北方,而铸铜作坊的墓葬都是头朝南方,看来,殷人和周人移民都还各自保留着自己的文化习俗,即使比邻而居,也泾渭分明。
2。
另一处祭祀场在今河南科技大学的林业职业学院内,有两座残留灰烬的燎祭坑和37座埋牲祭坑,多数坑内有完整的马或牛或猪骨架,还有人和马、猪、牛、狗一起埋葬的。
报告没有提供人祭数量,从照片看,可能每座坑内不超过一人。
21目前尚未公布更详细的发掘报告,从人和牲畜混合祭祀的做法来看,与殷墟刘家庄北制陶聚落相似,但肢解分尸的现象已经比刘家庄北少。
这些“殷顽民”
的人祭行为难免会引起成王和周公的注意,根据周公的“政治正确”
原则,这些事情很难被文献记录。
为此,周公叔侄需要发明一套新语汇。
这是年轻的成王首次需要面对的困难。
成王的愤怒
刚刚亲政的成王比较急于走出叔父周公的影响,建立自己的功业。
恰好,山东地区的东夷土著又发生叛乱,核心是“三监之乱”
时期曾活跃的奄国。
当地有两个周朝刚分封的诸侯国,分别是周公长子的鲁国和太公吕尚长子的齐国,朝廷需要为这两个立足未稳的诸侯提供保护。
于是,年轻的成王便带兵亲征东夷,陪伴在他身边的是母亲邑姜,而周公可能坐镇镐京后方。
有些周臣僚制作的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太后在东夷战争中的活动。
在周公辅政和儿子隐居成长的七年里,邑姜一直静默无闻,但现在,她不仅在意儿子的安全,也牵挂创建齐国的兄弟(此时吕尚可能已经离世)。
成王亲政第五年,第二次东夷战争结束后,成王和母后东返,途中经过成周洛阳小住了一段时间。
在这期间,有一位贵族曾获得成王的接见,之后更是专门制作了一件青铜尊,这就是因“宅兹中国”
的铭文而著称于后世的“何尊”
。
这也是目前发现的“中国”
一词的最早记录,它在当时的意思是“中原之地”
。
22
何尊及其铭文拓片
返回成周镐京后,成王立刻和周公召集会议,对殷周贵族们发布了一个讲话,这便是《尚书?多方》。
即使周公叔侄刻意控制了情绪,其中包含的对殷商遗民极为深切的反感和厌恶也还是弥漫在文字之间。
显然,成王此行可能看到了一些让他和周公深为愤怒的现象。
在开篇,周公先向臣僚们转达了成王的话:“向你们四方列国正式宣告,特别是殷人的君侯、长老和民众,我很严肃地向你们下达王命,你们不是不知道那改朝换代的伟大天命,也不是忘了恭敬祭祀……”
到底是殷人的什么行为触怒了成王叔侄,他们却吞吞吐吐地说不出来,只是诉诸“周公式”
的历史说教,说夏朝和商朝的灭亡都是因为残酷地虐待人民,滥用各种刑罚,诸如“不肯戚言于民,乃大淫昏”
“日钦剿割夏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