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2章(第3页)

公元前532年,鲁国也出现了使用人牲的现象。

当时掌握鲁国实权的贵族季平子带兵讨伐莒国后,把俘获的俘虏献祭给了“亳社”

莒属于东夷部族,位于今山东省东南部的莒县,在周人到来之前,鲁国都城曲阜曾是商朝在东夷地区的据点,所以建有亳社。

《左传?昭公十年》对此事记载是:“秋七月,平子伐莒,取邺,献俘,始用人于亳社。”

其中的“始”

字,说明在季平子之前,被分封到鲁国的周人一直是用周人方式祭祀亳社,从未有过人祭行为;但到季平子时,却忽然开始要用商人的方式祭祀。

和宋襄公一样,季平子也受到了当时人的诅咒。

一位鲁国贵族说:“周公之灵恐怕再也不会来享用鲁国的祭祀了,因为周公只接受有道义的后代的祭品。”

公元前531年,楚灵王灭蔡国,用蔡国太子献祭岗山之神,史书亦记下了楚国贵族申无宇对灵王的批评:“楚子灭蔡,用隐太子于冈山。

申无宇曰:‘不祥。

五牲不相为用,况用诸侯乎?王必悔之。

9

这几次人祭事件显示,在春秋中晚期,人祭活动曾在官方层面有过局部复活。

其中,宋为商人之后,楚是南蛮,其复兴人祭或尚可理解,而鲁国国君(包括季氏)乃是周公后人,复活人祭实在颇不寻常。

从渊源上,当初周人禁绝人祭所采取的“只做不说”

的方式,应该也有一定的责任(因为没有形成确定的历史结论),随着岁月流逝,后人很可能对隐秘流传的人祭历史产生了误读。

10

当然,春秋的人祭回潮并未成为主流,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

其一,战国时期的社会重组和政治变革。

由于列国兼并战争的威胁日渐增加,各国都进行了变法运动,废除贵族制,实行君主集权和官僚制,国家的首要目的是富国强兵,在国际竞争中获胜。

而这需要官僚机器用理性、功利的方式管理社会,人祭自然属于不可容忍和必须取缔的行为。

战国初期魏国西门豹治邺的史事,呈现的就是新兴官僚政治和民间传统文化的碰撞。

当时邺县还有“为河伯娶妇”

的风俗,本质上是把少女奉献给漳河水神的人祭行为。

邺县在殷墟以北15公里,所以这种风俗很可能是殷商宗教的残余。

到西门豹时代,普通的邺县人已经不愿为祭祀承担如此高昂的代价,只是苦于无法对抗地方精英“三老”

和女巫联手主导的民间权力结构。

为此,时任邺令的西门豹表面上遵循本地宗教理念,实际却找借口把女巫及其弟子和三老先后投入了漳河,从此,这里再无人敢复兴人祭宗教。

11

其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逐渐兴起,开始提倡仁政和爱人。

当时还有制作陶人俑随葬和埋入祭祀坑的习俗,结果遭到孔子诅咒:“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孟子对此的解释是,孔子讨厌这种模拟用人殉葬的行为,“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和多数人不同,孔子的职业是整理上古史的学者,他很可能是在晚年破解了商周之际的一些隐秘往事,担心用陶俑随葬会唤起人们对人祭时代的记忆。

就这样,伴随着商朝的灭亡,人祭宗教亦逐渐消失。

不过,商文明并非只有人祭宗教,还有一些其他的特质,比如,创造汉字和基于汉文数字的运算体系,完善夏人的青铜技术,引进西来的家马和马拉战车,都对后来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热门小说推荐
通仙宝鉴

通仙宝鉴

修灵成为绝世高手无望,隐居于都市过着凡人般的平淡生活。可是随身携带了十多年的通仙宝鉴突然亮了,于是乎...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