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4章(第2页)

8.萧望之之死

汉宣帝死时,给儿子汉元帝留下一个足以平衡势力,又能帮助儿子治理天下的班底。

他临终前提拔了三位大臣,让他们同领尚书事,出入禁中,担当辅政之职。

其中,乐陵侯史高被任命为大司马、车骑将军,他是外戚。

曾协助汉宣帝主持石渠阁会议的太子太傅萧望之,被任命为前将军、光禄勋,他是当时的大儒,夏侯胜的学生;太子少傅周堪被任命为光禄大夫。

他俩都是帝师。

此时,儒臣、名相于定国是丞相,统筹外朝事务。

从当时的情况看,这个辅政班底主要承担顾问、导师的职能,不同于霍光那种权臣。

再加上汉宣帝留下的宦官——中书令弘恭和中书仆射石显,形成了一个儒臣、外戚和宦官平衡的朝局。

王政君的家族也是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但势力还很微弱,与辅政无缘。

弘恭和石显虽然是宦官,但职务相当于皇帝的机要秘书。

他俩长期从事机要工作,熟悉汉家律令法度,实际上代表的并非宦官势力,而是与儒臣相对的文法吏。

文法吏从汉初以来,一直担当着各级机构的“经办”

,与后来身居高位、掌握话语权但不负责具体事务的儒臣在利益和政治理念上有冲突。

因此,这个辅政班底很快就分化了。

前面曾说,汉元帝是刘氏皇族第一个真正受过全面儒家教导且热爱笃信儒学的皇帝,他宽宏大量、勤俭节约、温文尔雅,至少在萧望之、周堪的眼里,这是一个已经造就,具有“圣王”

资质的年轻帝王。

假如汉元帝真的成为儒家“圣王”

,后面可能就没有王莽的机会了。

萧望之、周堪特意选拔了通经的宗室成员、散骑谏大夫刘向加官“给事中”

,顾问皇帝左右。

早在石渠阁会议期间,萧望之就注意到当时仅为“待诏”

的刘向,特意安排他参加会议。

汉武帝宠臣金日磾的侄孙金敞当时担任侍中,也加入萧望之的阵营。

四人同声连气,大胆劝谏皇帝按照儒家的理想治理天下,一时声望煊赫,势力大增。

这就触犯了弘恭、石显的利益,也令原本领衔辅佐的史高很是不满。

史高于是与弘恭、石显结为同盟,互为表里。

萧望之不是按照儒家原则来辅佐皇帝吗?史高等人就拿汉朝的传统做法来告诫皇帝,刻意与萧望之对抗。

萧望之对此心知肚明,决定要拔掉弘恭、石显这两枚钉子,把中书令换成儒家士大夫。

但汉元帝不仅没有斥退弘恭、石显,反而把刘向调离禁中,改任宗正。

宗正是负责皇室内部事务的官员,刘向从谏大夫升为宗正,当然是提拔,但也失去了“给事中”

的加官。

萧望之的努力换来的,是自己阵营的被打压。

班固对这件事的解释,是说汉元帝刚即位,不愿意在用人机制上动作太大。

但合理猜测,汉宣帝知道儿子好儒、柔弱,会给儿子传授心法,教导过他中书令等职位要用信得过的宦官,不能让儒臣把控。

毕竟宦官位卑,纯然是皇帝的附属物,便于控制。

若内外朝均由儒臣担任,那“霸王道杂之”

的格局就被打破了。

这件事情并没有挫败萧望之的努力,他们继续从年轻人中选拔人才。

会稽郡的郑朋此时冒了出来,这个小人物人品不佳,但很有眼光,趁机上疏批评史高等外戚之罪过,就此进入萧望之和周堪的视野。

热门小说推荐
鉴宝赘婿的绝美调香师

鉴宝赘婿的绝美调香师

一百钱买来的玉石,他拿去转手一卖,价格可以惊动整个洛阳城,砸了无数鉴宝专家的饭碗。她是调香师,可以调出让人起死回生的香液。...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