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在咱们这样的人家,律法就是个屁,别说放放利钱,便是造反都是无妨的。”
听着王熙凤的话,迎春只感觉到无力。
是,若是荣国府好好的,或许没人会因为放利钱的事治罪王熙凤。
但是荣国府败了呢,到时这些罪名在身二嫂子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迎春到底是个聪明的姑娘,她在征北侯府那几个月听侯晗茵说过太上皇与皇上间发生的事,便敏锐的察觉到了皇上对于老牌勋贵的不喜。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皇上继位的那一刻贾家就没了曾经的特权,而大姐姐的上位,或许是皇上对于旧勋贵的拉拢安抚,但也有可能是早已挖好的陷阱。
但是迎春察觉到这些后只是选择了沉默,贾家早已积重难返,远不是她一个姑娘能拉得回来的。
而且在迎春心里更重要的是舅舅家,迎春害怕她把这些透漏出去会给舅舅家带来灾难。
迎春只能安慰自己,贾家到底是开国元勋,哪怕败落了,只要家里人不犯罪平常日子总是能过得,所以才想着趁王熙凤这个嫂子罪过不大时迷途知返。
但是面对根本不听劝的王熙凤,迎春也只能徒增伤怀罢了。
不过很快,迎春便不需要伤感了,因为她发现自己那些伤心都是表错了情,她在为嫂子的未来担心,嫂子可一点没念着她!
迎春是如何察觉到自……
迎春是如何察觉到自己被算计了呢,这得先从周瑞家的去林家要钱说起。
周瑞家的作为王夫人的心腹,自然明白王夫人的心事,王夫人的目的就是要彻底搅黄宝黛之间成婚的可能性!
王夫人作为出身正统武勋之家,且从没读过书的姑娘心中对于贾家一心寻求向文臣转变的心态其实是不理解的。
毕竟以她的经历来看,王家身为开国武勋所以才有了王家近百年的富贵,王家如今变得越发强盛,那也是因为自己哥哥这个武将节节高升。
她从没体会过太平年代武将的立功升职不易,自然也就不觉得走武将路线有何不好。
甚至,在王夫人看来那所谓的文臣其实是比不过武将身上有威慑的,就像当年的义忠亲王之变,没有兵的张家跌入谷底,但有军权的权贵们不过是伤了些皮毛。
可见,文臣平日里鼓吹的再厉害,到了关键时刻,还是武将来的稳当。
王夫人哪里能知道,正是因为武将手里有兵权,才会更容易得到皇家的忌惮,一旦败落才更容易一败涂地。
正因为王夫人对于贾母的谋算心里不以为然,再加上长子贾珠早亡,王夫人将其归咎于贾珠的刻苦读书还有娶妻不当上,这才更不愿意仅剩的孩子走上贾珠的老路。
什么四书五经,什么书香之族,王夫人只知道以荣国府的权势,自己的小儿子想要入仕轻而易举,根本不需要和那些寒门一样拼死搏出身,更不需要娶一个名声好听,但不能做好贤妻本分的妻子。
若是元春没有封妃之前,王夫人还不敢这么明着对抗贾母,但是元春封妃,有女儿的支持王夫人在贾宝玉娶妻上自然就多了底气。
而更好的是,如今的林如海只是被皇上冷落了但还没死。
书中林如海早亡,别说黛玉的所有情感只系在贾宝玉身上,便是黛玉对宝玉无意,在贾母这个仅存的至亲的意愿下林黛玉也没办法拒绝这门婚事。
而王夫人虽是元妃之母,但到底是儿媳,在贾母的明示暗示之下只能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状态,全当听不懂只拖着。
而贾母顾及着宫里的元妃,顾及着王夫人会是黛玉未来的婆母,也只能一边反对金玉良缘,一边也跟着拖着。
王夫人拖时间,赌的是贾母这么大年纪活不了几年。
而贾母拖时间,赌的是宝钗年纪大了虚耗不起年华。
虽然红楼梦烂尾,但是按照前面八十回的暗示,到底还是王夫人赢了,最后金玉良缘定,黛玉落了个香消玉殒的下场。
但如今林如海还在,也就是说两家的婚事又多了一个可以提出拒绝的人,若是林如海坚决不同意这门婚事,便是贾母再如何努力这婚事也结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