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团圆果共枕头瓜,香蜡庭前敬月华。
月饼高堆尖宝塔,家家都供兔儿爷。”
时间一晃就到了中秋,一年一度的团圆节到了,李则凯再怎么“乐不思蜀”
也得收拾好行囊打道回府了。
否则,若是胆敢缺席这阖家团圆的重要时刻,他家老豆定不会轻饶了他。
李则凯觉得这一次刘家庄之行真是不虚此行,这里绿水青山,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众多。
而且这里的物产真是丰富,各种山珍野味、名贵果蔬,让他在短短一个月间就圆润了不少,连腰带都不得不松了两个扣眼。
中秋前后正是刘家庄地区水果大丰收的季节,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水果节”
!
早在明代那会儿的燕京,八月就是水果的当红月了。
据《日下旧闻考》记:“是月,都城当诸角头市中设瓜果、香水梨、银丝枣、大小枣、栗、御黄子、频婆、红果子、松子、榛子诸般时果卖。
宣徽院起解西瓜等时蔬北上迎接大驾还宫。”
这时期,碧绿未黄的鸭梨、半青半红的‘虎拉车’、艳如少女面颊的沙果、紫而泛霜的槟子、牙黄扁圆的白梨、紫黄相间的李子,是节日果品的基本队伍。
大叶白与成形未熟的青柿子,不登大雅之堂的沙果梨与秋果,个别嗜痂的烂酸梨和杜梨,点缀其间……
到邻近八月十五的这几天,燕京满大街的水果摊上更像大促销一般挤得满满当当的。
这些果摊上,雅尔梨、沙果梨、白梨、水梨、苹果、鲜枣、葡萄、果藕、西瓜……应有尽有。
这其中有三样特别突出,就是香白梨、太子苹果、刘家庄大西瓜,是不能不尝的时鲜。
水果买回家,除了解馋外,还有祭月之用,但能上供台的也有讲究,比如梨因与“离”
音同而不能上供台,西瓜要雕成莲花瓣,藕最好是九节的。
等到祭月之后食用时,有一样是万万不能少的,那就是苹果,“中秋节为团圆节,此日家人父子,共相庆祝,照例必食苹果,谓之团圆果,故苹果之价,此时最贵。”
另外,让李则凯不舍得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刘氏家族一直以来坚持过传统团圆节的方式,真是让他大开眼界。
刘家作为燕京地区颇具声望的大家族,世代传承着传统习俗,就比如说这过中秋。
与现代社会多数家庭简单聚餐的过节方式不同,刘家的中秋节堪称一场文化盛宴。
从节前三四天开始,整个家族便进入了忙碌的筹备阶段:长辈们精心制作团圆饼、制作祭品,年轻一辈则忙着布置庭院,就连远在他乡的族人也会提前安排好行程,确保能在中秋之夜齐聚一堂。
这种代代相传的仪式感,不仅体现了家族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更彰显了血脉相连的深厚情谊。
刘本成告诉李则凯,他们家族这团圆之日的习俗要吃苹果,还要吃团圆饼。
“团圆饼是月饼吗?”
李则凯有着不明觉厉地道。
“这么说也对,也不对。”
刘本成回答道。
“从大的范畴讲,我们燕京早年间的月饼,只有自来白、自来红和团圆饼这三种。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特别南派月饼的面市,团圆饼逐渐被“划分”
出去,成为了独立于月饼之外的一种食物。
我们传统的团圆饼与月饼的区别,主要有二。
一是月饼是从市场上买回家的,而团圆饼一定是自己家里做的;
二是用料、做法和吃法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