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假如臣能废君,子能不能弑父?
伦理是构建国家的基石,当权者更该恪守底线。
而且,这也是为了保护贤臣,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仁臣知道自己是为了天下人才这么做,可谁会信呢?如果正义的人背负千秋骂名而死去,天道又在哪里?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人们最朴素的感情,因此,仁臣应该受到赞誉,这样才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成为正直的人。
但他也认为,不废立君主,不弑君逆上,不代表不能节制皇帝。
事实上,他非常支持扼制君权。
“国家之务,决于内阁,内阁之要,在于君王,君王之择,归于百姓”
。
简单来说,内阁具体处理国家大事,君王负责站在百姓的立场上,做出最好的选择。
那君王失道怎么办?他也给出了回答。
“勿长君之恶,勿逢君之罪”
,不要助长皇帝的恶行,不要逢迎他的罪名,“劝之诫之,远庙堂而祀天地”
,先劝诫他,不听的话就不要再让他管事了,只要用自己的身份祭祀天地,祈祷风调雨顺就行。
把架空说得这么清新脱俗,实在是让人拍案叫绝。
令人意外的是,这种论调受到了当世人的普遍认可。
保守派觉得,他坚持了臣子的本分,坚决反对废立和弑君,不算大逆不道,只是比较激进一点而已。
激进派觉得,他不同意废立,还是有点迂腐,但君王不行就把他供起来当泥塑佛像,也不失为办法。
说实话,这种说法没有两边不讨好,反而两边讨好,达成一致,简直让我大跌眼镜,不由怀疑美貌是万能的,长好看的人说什么都对。
——开个玩笑。
谢玄英的论点能得到正反两方的支持,肯定不是因为他好看,而是靠事实说话。
程谢夫妇当权的几十年间,皇帝几乎隐身了,但国家安稳,吏治清明,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不错,史称“庆熙之治”
。
人家用实力证明,皇帝不是必要的,一个好的内阁班底更重要。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现实基础,限制君权的说法才有了市场。
相反,如果国家动荡,吏治崩坏,民怨沸腾,相信大多数人更渴望圣君出世,一扫乾坤了。
夏中后期这段时间,经济繁荣,思想开放,出现了许多思想流派,虽然在今人看来依旧保守,但在当时有着重要的进步意义。
作者有话说:
大致就是这么个情况,夫妻俩影响百年,再往后就比较微弱了
下章回归古代视角,继续写历史中的某个片段
...
...
简介隐世家族谢家少主谢安遭人背叛不幸殒命,同一时间,柴房里被饿死的小姑娘睁开了眼,眼里锋芒毕露。她重生归来势必要将背叛她谋害她的人挫骨扬灰,夺回属于她的一切。不过在那之前,她要先替小姑娘完成遗愿,找到她的亲生父母。可没想到,小姑娘的亲生母亲竟是是黑红界的顶流,并且负债三亿。母债女偿,五岁的小豆丁只能靠一身过硬的玄学本领算命赚钱。可算着算着成了京圈最炙手可热的大师。不仅她的总裁爹找上门来,就连昔日的仇人也争相求她算命。谢安见此灿然一笑钱留下,命也是。...
...
...